【编者按】9月23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钽铌制品分厂技术质量组员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郭从喜,国能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机设备管理部焊接班技术员、高级技师张玉川,被评选为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宁夏实现了国家级“大国工匠”零的突破,标志着宁夏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将陆续推出两位宁夏大国工匠的人物故事,敬请关注。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郭从喜的名字与钽铌材料加工技术紧密相连。作为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钽铌制品分厂的技术骨干,这位从普通技校毕业生成长起来的高级技师,用三十四年的坚守与创新,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钽铌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从喜
扎实起步:从学徒工到技术能手
1989年7月,郭从喜从宁夏机械技术学校车工工艺学专业毕业,进入中色东方集团五车间工作。初入车间,他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基础锻炼期,从事打扫卫生、擦拭车床、运送铁屑等基础工作。这段经历为他后续的技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细心观察老师傅的操作技巧和业余时间的刻苦练习,郭从喜很快展现了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天赋。在一次紧急生产任务中,他独立完成的零部件加工质量获得客户好评,由此得到车间老师傅们的认可,开始独立操作车床。
技术突破:攻克钽铌加工难题
钽、铌金属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面临刀具磨损快、加工精度难保证等问题。郭从喜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研制出一套适合钽铌材料特性的专用刀具,解决了国内在钽铌材料机械加工中刀具几何角度设计的技术难题,为此类材料的精密加工提供了技术标准。
1998年,在公司分析检测中心急需钨丝加热笼的紧急任务中,郭从喜在初次尝试失败后,重新梳理工艺参数,总结加工经验,最终成功完成产品加工并通过验收。此次经历使他更加注重加工过程中的细节把控,此后再未出现产品报废的情况。
重大贡献:参与国家重点项目
2008年,郭从喜参与“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钽靶材研发与产业化”课题研发工作。他通过改进车刀切削角度,设计专用工装夹具,解决了大尺寸钽靶材加工难题,保障了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在国际合作项目“磁控溅射钽环件的研制”中,郭从喜主要负责解决钽铌材料的薄壁长管加工、大直径薄壁环件加工以及环件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加工磁控溅射钽环件的国家。该项目获得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从喜还带领团队攻克了铌钨合金喷管加工技术难题。该部件薄壁件内外为六轮廓薄壁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他通过自主设计内涨夹套旋紧组合夹具,优化加工工艺,使产品一次合格率从85%提高到99%,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技艺传承: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
随着技术水平日益精进,郭从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艺传承工作中。他通过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系统性地培养年轻技术工人。截至目前,他已培养出技师4名、高级工8名,这些人员均已成长为分厂的技术骨干。
徒弟李兴钰在他的指导下快速成长,在多项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代表宁夏参加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2019年获首届银川市都市圈高技能人才技术比武第一名;2022年在第一届自治区技能大赛中获得第3名,被破格授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荣誉与责任:新时代的工匠使命
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突出的工作业绩,郭从喜获得了多项荣誉:2001年被评为技术能手;2004年获优秀生产者称号;2007年被评为劳动模范;2010年获得劳动之星称号和强企杯第一名;2011年被评为银牌工人。此外,他还获得石嘴山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石嘴山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宁夏首席技师、宁夏高层次人才、宁夏首届塞上工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五届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2023年,郭从喜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0名入围人选。
36年来,郭从喜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加工环节,以创新思维解决技术难题,以责任意识培养技术人才。他的成长历程体现了我国产业工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新时代工匠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像郭从喜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宁夏新闻网记者闫文丽 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