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重庆讯(记者 闫文丽 文/图/视频)9月26日,在第三届全国工匠大会上,宁夏西吉县非遗传承人、自治区劳动模范马兰带来的刺绣作品与产业实践案例,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其通过非遗技艺带动农村妇女就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成为会场讨论的亮点之一。
马兰是宁夏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2010年起,她先后牵头筹建了西吉县农村妇女创业发展协会、西吉县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马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及宁夏闽宁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马兰带领团队深耕刺绣工艺,成功研发了包括“马兰刺绣针法”在内的多项新工艺,共获得7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创新在提升作品艺术价值和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马兰的刺绣作品题材丰富,既有将台堡、六盘山等红色革命圣地主题,也囊括了火石寨丹霞地貌、震湖等自然风光,并涉及民族服饰与装饰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积极传播地方红色历史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她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了57名刺绣技能教师,累计带动全县820多名贫困妇女实现创业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2015年,马兰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2017年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其企业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马兰再获“自治区乡村工匠名师”称号。近年来,她的部分作品在京东臻品拍卖中表现良好,《宁夏全景》《百媒图》曾于2016年获得国家级博览会银奖。
此次在工匠大会上的展示,不仅呈现了马兰刺绣的精湛技艺,更彰显了非遗手艺在赋能女性、振兴乡村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传统工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