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银川市西夏区盈北社区的广场上,一声洪亮而质朴的吆喝声划破了宁静。“新鲜蔬菜,爱心助农啦!”这并非寻常商贩的叫卖,而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助农摊位”前卖力招揽。摊位上,带着露水的芹菜、饱满的玉米、鲜嫩的蘑菇,都是从街道辖区各村农户田里直接运来的“第一手新鲜”。居民们闻声而来,仔细挑选,在寻常的买卖之间,完成了一场无声的爱心接力。这浓浓的烟火气,正是社区邻里情深最生动的体现。
与此同时,在西夏万达广场的一角,另一个特别的摊位也早早排起了小队。系着围裙、忙前忙后为大家拌凉粉的,正是居民们熟悉的社区书记。她利用休息时间亲手制作爽滑可口的凉粉进行义卖,活动当日所有收益都将悉数汇入社区慈善基金。居民们一边品尝着这碗独特的“书记牌”凉粉,一边和书记唠着家常。一碗碗凉粉,凝结的是社区工作者的拳拳之心;一笔笔看似微不足道的款项,汇聚成的却是社区互助的温暖海洋。
社区的温情不仅体现在热闹的广场上,更融入于细致入微的关怀中。在活动室内,每月两次的“爱心理发日”总是洋溢着别样的温馨。志愿者理发师们手法专业,态度温柔,细心为老年人和残疾居民修剪头发。剪刀翻飞间,剪去的是烦恼与不便,换来的是清爽利落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这项活动的组织者——李静爱心公益团队,已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爱心力量。他们的义剪活动场场爆满,一位老大爷甚至为了能第一个理发,中午前就来排队等候。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团队还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这份“从头开始”的关怀,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服务,传递着平等的尊重和“我们是一家人”的深切情谊。
一场高效的爱心协作同样在静默中上演。通过社区这座桥梁,由宁夏社会组织总会捐赠的急需药品,被精准地配送到困难群众家中,确保了社会爱心能够跨越“最后一公里”,直达需要守护的健康角落。
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是盈北社区慈善治理模式的有效运转。这个成立于2003年、拥有上万常住人口的社区,于2024年在银川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社区慈善基金。社区始终坚持“以小基金撬动大治理”,创新性地驱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三驾马车并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爱心助农活动的起源,正是这种联动机制的典型体现。作为独特的“社农融合”街道,当辖区农户遇到蔬菜滞销难题时,村书记找到街道,街道对接社区,社区便成为了爱心传递的中转站。从最初的线上接龙试水,到如今热闹的线下义卖,既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也切实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居民的餐桌,从书记的凉粉摊到志愿者的理发剪,从一盒药品的传递到一次次亲切的上门走访,盈北社区的慈善图谱由这些平凡而具体的片段共同勾勒。这一点一滴的微光,正汇聚成照亮社区每个角落的暖流,守护着这份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与邻里情。(宁夏新闻网记者 朱敏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