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闫文丽 文/图)9月29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规划(2025—2035年)》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规划(2025—2035年)》从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三个方面对配套支撑体系建设进行了布局,确保规划战略目标落地。
在交通设施方面,规划将构建“绿色低碳、便捷快达、悠享慢游”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推进产区与乌玛、乌银、古青等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加强产区与河东机场、各市县(区)高铁站的交通联系,强化外部通达性。内部将重点开通紫色大道精品旅游专线,以及连接北武当庙、星海湖、镇北堡、金山等核心区域的旅游专线。同时,沿主要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并按照双语标识等国际化标准建设智慧交通系统。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规划作出了前瞻性安排。供水以西线供水工程为主水源,预计至规划期末年需水量154.75万立方米。排水系统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在酒庄集中区建设污水处理站,零散酒庄配套小型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处理率100%。电力供应将新建110kV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6座,以满足2035年预计1155.10MW的用电负荷。通信方面将新增208座基站,实现5G网络100%覆盖。此外,还对供热、环卫等设施进行了专项规划。
在公共安全方面,规划贯彻“主动预防、防避结合”原则,着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能力。重点包括提高气象监测预警、防洪抗震减灾、完善消防应急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以上系统布局,宁夏将逐步建成功能完善、安全低碳、智慧高效的配套支撑体系,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