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联合辖区三家养老服务机构试点推出了双节“短托养老”服务。假期期间,每天花费99元,就可以让老人住进养老中心,并享受一日三餐和日常照料等服务。不同于传统养老院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短托养老入住时间短、灵活度高,可以满足子女外出、老人术后恢复等短期照看需求,解决了家庭照护的“断点”。(新华社10月8日)
长期以来,养老机构普遍只提供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而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推出的双节“短托养老”服务,以一种入住时间短、灵活度高的新型养护模式,既满足了子女外出、术后短期照护等临时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保姆供求矛盾,对于释放社会养老压力、缓解养老焦虑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这一兼顾人性化与可行性的养老服务领域新模式的推广,必将以其灵活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为“夕阳红”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短托养老通过提供时间上的弹性照护服务,成为破解家庭临时照护困境的创新方案。在家庭层面,其弹性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子女照护压力,尤其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喘息空间;经济层面,按日付费机制显著降低养老成本,避免长期居住养老院的经济负担。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该模式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化样本,通过床位动态轮转提升资源利用率,推动养老机构从传统托管向精准服务转型。
短托老人群体康复。央广网发
短托养老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政策支持不足、供需地域失衡、公众认知不足、服务标准不一等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全国性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善,导致机构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措施缺失;提供短托服务的养老机构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覆盖不足;各地短托服务起步阶段标准各异,部分机构存在医护配比不足、突发状况应对不及时、收费明细不透明等问题;多数机构仅提供送餐、助浴等基础服务,服务内容停留在“基础照护”层面;此外,传统观念也是影响服务推广的原因之一。
要让短托养老健康发展行稳致远,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整合闲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让短托养老服务覆盖农村及城乡接合部需求空白区。二是推出按日计费、临时托管等灵活产品,满足节假日、突发情况等多元场景需求。三是建立短托服务评估体系,加大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明确基础照护、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分级服务标准。四是优化“医养联合”,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保定点医疗床位,实现术后康复等专业服务无缝衔接。五是大力营造短托养老氛围,扭转养老认知偏差。
“短托养老”精准聚焦了家庭养老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长期照护者迫切的“喘息”需求,是对养老市场的一次精准洞察和把握,对当下社会养老焦虑的温柔回应,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正向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随着公众认知的提升、服务标准的统一、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城乡养老的整合,短托养老有望从补充性服务逐渐成长为养老生态中稳定而温暖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关乎养老资源配置的优化,更关乎一个社会如何温情守护“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民生底色。(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王同文 许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