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兆莲 文/图)影院的灯光暗下,银幕上的星光,却第一次照进了他们的世界。10月15日,在“光影有声,放映希望”永宁县“光明影院”文明实践项目启动仪式现场,百余名视障朋友通过声音的牵引,让《万里归途》的故事在脑海中鲜活上演。这不仅仅是一场电影的放映,更是一股照进视障群体文化生活的暖流,标志着“光影有声”项目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感知之门。
“过去想‘看’场电影实在太难了!今天,‘光明影院’终于为我们补上了这份遗憾!”现场一位视障朋友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对全县1010位视障人士而言,“走进影院”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无法捕捉画面的无奈,让他们长期与影院文化无缘。
活动现场,视障朋友们微微前倾着身体,神情随着剧情起伏而变换。那些专为他们增补的叙述性解说,仿佛一扇扇悄然开启的窗,成为他们感知故事的“眼睛”。
“当解说员说到‘外交官在尘土中坚定地举起护照’时,我眼前仿佛真的浮现出那个画面,心里特别激动。”一位年长的视障观众在观影后这样分享。“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懂’一部电影!”王先生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震颤,“以前总觉得电影是属于明眼人的欢乐,直到今天我才发现,那些紧张、感动与自豪,我同样能够真切体会。听到撤侨车队安全抵达的那一刻,眼泪根本止不住——原来这份民族情感,我们都是一样相通的。”
作为全国性公益品牌,“光明影院”项目自2017年发起以来,始终致力于用“声音为眼”为视障群体铺设“直抵心灵的文化‘盲道’”。今年8月,永宁县成功入选该项目第二批全国试点。此次项目的落地,意味着永宁正式织就一张“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网络,以县级放映厅为核心、乡镇实践所站为支撑、村级流动点为延伸,将无障碍观影服务从城市送到乡村、从社区带进农家。
随着红绸徐徐落下,“光影有声·放映希望”2025年永宁县“光明影院”文明实践项目正式启动。9个代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乡镇实践所(站)及社会影院的点位依次接过“光明影院”牌匾。“每一块牌匾,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永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唐英荣表示,“它们不仅是电影的放映点,更是传递文明、输送温暖的阵地。”
永宁县将以此次授牌为起点,着力构建“光明影院+”文明实践新生态。通过开展“光影分享会”“无障碍文化体验日”,并结合出行陪伴、技能培训等多元活动,持续延伸服务触角,让文明实践的温暖穿透视觉的界限,真正走进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助力他们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共同感受“塞上江南·和美永宁”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