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别让“复制粘贴”消解政府公信力
2025-10-18 23:42:45   
2025-10-18 23:42:45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有关部门印发开展公文抄袭专项整治的通知,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要遏制文稿类、文件类、信息类公文的抄袭问题,重点整治大段文字、核心观点、具体措施高度重合,以及抄袭雷同、复制粘贴、照搬照抄等现象。

  近年来,公文抄袭乱象并不鲜见。今年7月,接连两起地方政府公文抄袭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山西五台县一篇县长调研稿,与当地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此前的调研稿内容高度雷同,全文约390字中超过320字重复;广西平乐县发布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里,关于本地的水文数据竟与500多公里外湖南安化县的介绍文本几乎一致,甚至未修改安化县的乡镇名称,闹出“平乐指导安化”的荒诞笑话。这场看似“文字偷懒”的闹剧,实则是政府公信力的隐形损耗,更是形式主义滋生的典型病灶。

  公文抄袭频发,绝非简单的“工作人员粗心”,而是多重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基层负担过重为抄袭提供了“温床”。不少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既要应付上级层层下发的文件要求,又要赶在时限内完成汇报、规划等材料,在“数量优先于质量”的考核导向下,“复制粘贴”成了省时省力的“捷径”。另一方面,责任意识缺失与监管缺位为抄袭打开了“缺口”。部分干部将公文写作视为“走过场”,既缺乏对工作的敬畏心,也没有原创撰写的能力;而审核环节“把关不严”,从起草到发布的多道流程形同虚设,使得抄袭文稿能轻易“过关”。

  看似“省事儿”的公文抄袭,实则埋下了多重隐患。最直接的危害,是政府公信力的严重受损。公文是政策落地的载体,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当群众看到“平乐指导安化”的荒诞表述,看到县长调研稿与他人高度雷同,会直观感受到政府工作的“不认真”“不专业”,进而质疑政策的严肃性与可行性。更深层的影响,是对基层工作的“虚耗”。抄袭的公文脱离本地实际,比如平乐县照搬安化的水文数据,这样的森林防火规划不仅无法指导实际工作,还可能误导决策,埋下安全隐患;而干部将时间精力花在“抄文件”上,而非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解决群众难题,更是与“基层减负”的初衷背道而驰,让形式主义在基层愈演愈烈。

  要根治公文抄袭乱象,要拿出“真刀真枪”的落实举措。首先,要筑牢“审核防线”,建立“起草人负责+多层级复核”机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对抄袭、拼凑的文稿“一票否决”,从源头杜绝“带病公文”流出;其次,要强化“问责利剑”,对抄袭事件及时核查、严肃处置,既追究起草者责任,也倒查审核者失职,让“抄袭必被惩”成为共识;再者,要破解“基层负担”,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文件数量要求,将“文件质量”“政策实效”纳入考核核心,让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沉下心写好每一份公文;最后,要提升“写作能力”,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掌握公文写作技巧,明白“公文不是抄出来的,而是基于实际工作磨出来的”。

  公文虽小,却是政府治理能力的“窗口”。一份原创、务实的公文,背后是对工作的敬畏、对群众的负责;而一篇抄袭、敷衍的文稿,暴露的是责任的缺失、作风的漂浮。专项整治不是终点,唯有让“原创”成为公文写作的底线,让“务实”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才能彻底告别“复制粘贴”的闹剧,让政府公信力在每一份严谨的公文中稳稳扎根。(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黄宗跃)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