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渐凉,10月21日,走进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崭新的中航公路蜿蜒着从层峦叠嶂的罗山脚下和空旷辽阔的航空航模基地穿越而过,宽阔的道路、整齐的林木、连片的田畴、洁净的村庄,共同构成中航路的动人画卷。不仅成为串起葡萄酒、黄花菜、甘草、旅游等产业发展的金丝带,也见证着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的发展历程,铺就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在2025年夏天的Decanter(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中,来自贺兰山东麓产区最南端红寺堡子产区的酒庄——东方裕兴酒庄创造传奇:以“戈蕊红2022夜光杯”斩获我国9年来首个“赛事最优”荣誉,另有多款产品获奖,成为宁夏在本届赛事中表现耀眼的酒庄。
红寺堡区肖家窑葡萄产业园位于中航路东南侧,园区以东方裕兴酒庄为龙头,辐射带动昱豪、明雨等酒庄发展,2025年,酿酒葡萄产量为3000吨,转化为葡萄酒1800吨,产值达1.4亿元。园区企业依托“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产生了出土、田间管理、采摘等用工需求,带动周边上源、中圈塘、南源等村群众务工达15万余人次,累计实现务工创收1500余万元。
“公路四通八达,我们的美酒也将通过路网,发往更远的远方。”东方裕兴酒庄首席酿酒师吴秀勇说,在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交通道路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一款葡萄酒品质的高低,七分的决定因素是在地里面,采摘时节争分夺秒,要把葡萄以最快的速度从田间地头转运到车间。如果路况不好,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都会对葡萄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品质。
“中航路始建于2008年,原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及砂砾混合型路面,2015年改建为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2019年被评为宁夏最美农村路,2023年被中国公路协会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既有道路沥青路面老化严重,无慢行系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无公交站点,配套设施老旧单一等问题愈发突出,成为制约沿线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红寺堡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毅介绍,在宁夏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红寺堡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5年实施了中航特色公路提升改造工程。
经过改造后,中航路单侧新建3米宽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慢行道11公里,并配套了4个交通驿站及车速预警、天气预报、智慧斑马线等智慧公路系统和指示牌、防护栏、示警桩等交安设施,进一步提升了路况水平,改善了路域环境,让群众从“走得了”向“走得好”、物流从“运得出”向“运得畅”转变。
借中航路改造提升契机,沿线村庄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改厕、改厨、改院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乡村颜值大幅提升。沿中航路进入红寺堡镇中圈塘村,路面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文化墙、公交站牌,还有白墙红瓦的村委会映衬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
中航路的变迁,中圈塘村的村民感受真切。这条路不仅是他们出行的通道,更是他们生活变迁的缩影。位于村里的宁夏岐黄圣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50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同时带动周边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中药材也超过5000亩。目前,中航路服务带动沿线镇村发展黄花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5万余亩,群众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村里通了柏油路,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出行、外出打工都很方便安全,也为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我家种植的黄花菜今年行情特别好,卖了近12万元。”中圈塘村村民黄金慧笑道。
中航路边,农机手驾驶大型收割机驶入玉米地里,开始忙碌。一边,与高位截瘫抗争了7年的中圈塘村村民蔡帅在车里联系着业务。今年32岁的他本是一名装载机司机,事故发生后,装载机被闲置在家中,家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凭借之前积攒的人脉,雇佣了司机,把自己的装载事业又发展了起来。2022年,他贷款买了一辆皮卡车,雇佣司机拉着他跑业务。接不到活的时候,他就在家分拣枸杞,琢磨着在线上销售自家农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生意越做越顺,2024年又买了一辆收割机。如今,蔡帅不光还清了贷款,每年还能收入20万元。
“路越来越宽,我的心也越来越宽。身体的残缺或许会限制行动的范围,但我在轮椅上也能‘跑’出致富路。” 蔡帅说。
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养护好。中航路沿线两侧建有30米宽幅林带,通过实施“一路一长”责任制,吸纳周边群众及脱贫户等参与养护,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营造了“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近五年来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以中航路养护为典型示范,带动了全域公路养护,2024年红寺堡区“严管勤养农村路 绘就致富新图景”经验做法被列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管好篇”典型案例。
红寺堡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毅表示,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发展的绚丽风景。2025年是宁夏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红寺堡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出好“组合拳”,全力加快推进三年攻坚行动圆满收官。让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产业线”“风景线”转变,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连心路、振兴路”,让更多农村地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