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 文/图)在第十三个国际雪豹日到来之际,10月23日,以“守护雪山之王,连通生命走廊”为主题的国际雪豹日公益宣传活动在宁夏银川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各雪豹分布省(区)的林草部门、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国内外保护组织及媒体代表齐聚银川,共商雪豹保护路径,共绘濒危物种守护蓝图。

现场开展了成果展示、交流互动、公众参与等相关活动,直观呈现了雪豹科研与保护方面的丰硕成果,分享了雪豹保护经验,总结了雪豹保护成效,明确了雪豹保护目标。同期举办的主题摄影展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展出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公众、科研团队及自然摄影师,涵盖雪豹及其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珍贵影像,从高原雪岭的凛冽山脊到山地河谷的葱郁林间,镜头定格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瞬间,既传递出公众对雪豹保护事业的热忱参与,也让更多人通过影像走近“雪山之王”,感受自然的磅礴壮美与生命的坚韧力量。

过去十年,中国雪豹保护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雪豹种群数量由2013年的约2500只增长至目前的约5000只,栖息地面积从182万平方千米扩展至208万平方千米。全国范围内已建成2个国家公园和78处重要栖息地等雪豹相关保护地,总面积超过83万平方千米,近40%的潜在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雪豹种群重建对调控优化岩羊种群、维护贺兰山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保护区在国家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开展雪豹重引入研究工作。自2021年时隔近70年成功重引入首只雪豹以来,保护区组建了北京林业大学雪豹研究专家团队,建设了贺兰山雪豹迁地保护救护基地,实施了雪豹收容救护、安全转运、适应性训练、野外放归及后续观察监测、痕迹采集、自然繁衍跟踪等全链条保护监测工作。5年间,保护区先后引入雪豹6只,依托卫星定位项圈、红外相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放归雪豹健康状态与活动轨迹的全程精准追踪,累计传回有效跟踪点位1万多条,雪豹相关影像资料40余次,放归雪豹目前均保持良好生存状态。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已布设的400余台红外相机构建起了83个监测网络,为雪豹种群恢复、栖息地科学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后续,保护区将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持续通过科学恢复种群、系统修复区域生态、深化跨省协同保护等重要措施,扎实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筑牢栖息地保护屏障,为这一物种的迁徙与自然繁衍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以此次国际雪豹日公益宣传活动为纽带,各雪豹分布省区将锚定“守护雪山之王、连通生命走廊”共同目标,进一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深化交流互通,推动保护成果与实践经验共享,共同持续致力于雪豹种群和栖息地恢复保护,加快恢复雪豹区域性自然生存,逐步实现雪豹种群自然繁衍,助力构建贺兰山完整生物链,守护生物种群稳定健康。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社会各界持续聚焦雪豹保护,合力拓宽雪豹保护之路、接续守护雪豹共同家园。未来,各雪豹分布省区也将不断拓展保护新途径,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用心讲好雪豹保护故事,号召更多人加入生态守护者行列,以“平台搭建+宣传引导”双管齐下、同向发力,全面推动雪豹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