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丁冬 文/图)“早上送完孩子上学,步行10分钟就能到车间,每月能挣40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10月24日,在宁夏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的宁夏新丝陆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马成梅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纫设备,一边笑着道出这份工作的“幸福感”。如今在庙庙湖村,像马成梅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移民群众,已有100余人。

庙庙湖村曾是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过去因贫困发生率高达53.7%,被戏称为“沙窝村”。为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陶乐镇于2017年引进宁夏新丝陆服饰有限公司,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这家集服装研发、生产、外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总投资4000余万元,年产值超2000万元,2018年便获评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

该企业与庙庙湖村党总支部深度协作,不仅争取200万元扶贫安置项目资金以入股形式投入,确保村集体每年收益超10万元,更创新推出“扶贫产业联合党支部+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和“计件工作+全勤奖”运营机制。“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理念,让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不少留守妇女走出家门,从农民转型为技术工人。目前,车间员工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者占10%,3000-5000元者占70%,稳定的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庙庙湖村的变化,是平罗县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生动实践。该县建立“主要领导包抓重点村、县处级领导‘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安排32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3922户低收入群体,同时通过打造帮扶车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全力拓宽移民就业路。截至目前,全县2家帮扶车间已带动230人就业,其中150人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月工资超300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2.2万人,稳定就业比例持续提升。

从“沙窝村”到“全国文明村镇”,从“外出务工难”到“家门口就业稳”,庙庙湖村用一个个“就业饭碗”,撑起了移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