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筑牢禁毒长城,守护青春向阳生长
2025-10-26 09:18:04   
2025-10-26 09:18:04    来源:宁夏新闻网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刻在禁毒宣传墙上的标语,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生命线”。当青春的朝阳本该照亮求学路、绽放梦想时,一些“伪装者”却悄然伸出黑手——不仅是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还有被不法分子篡改包装的“跳跳糖”“奶茶粉”,更有被青少年误认“无害”的涉麻精药品。这些成瘾性物质,正以隐蔽的姿态侵蚀着年轻的生命,而守护青少年远离毒害,便是守护一个国家的明天与希望。

  毒品与滥用成瘾性物质的危害,从来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直戳人心的“警钟”。有少年因好奇接过陌生人递来的“电子烟”,却不知其中混有合成大麻素,从此陷入“想戒戒不掉”的成瘾泥潭;有学生为“提神”偷偷滥用含麻黄碱的止咳水,最终导致记忆力衰退、身体脏器受损,错过人生关键考试;更有家庭因孩子涉毒,从欢声笑语沦为四处求医的奔波与叹息。须知,“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对“成瘾”的认知不足、对“诱惑”抵抗力较弱,一旦沾染毒品或滥用麻精药品,不仅会摧毁生理健康,更会扭曲价值观——有的为筹毒资走上盗窃、抢劫的歧途,有的因长期成瘾变得孤僻暴戾,让本应璀璨的青春蒙上无法抹去的阴影。而涉麻精药品的滥用,更因其“合法药品非法用”的隐蔽性,成为潜伏在校园周边、家庭药箱里的“隐形杀手”,稍有疏忽便可能酿成悲剧。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青春保卫战”,各地早已行动起来,用温暖的守护与坚定的打击织密防护网。学校里,“禁毒第一课”不再是枯燥的PPT,而是通过VR体验“吸毒后的身体变化”、情景剧演绎“拒绝毒品的正确方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认清危害;社区中,“青少年禁毒夏令营”邀请民警、医生讲解麻精药品知识,教大家辨别“伪包装”毒品,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药店内,涉麻精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凭处方销售,每一笔登记都精准可溯,从源头堵住滥用漏洞;公安部门更持续开展“净网清源”行动,严厉打击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非法提供麻精药品的犯罪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这些举措,既是对青少年的“硬核”保护,更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民生温度,诠释着“为青春护航,就是为未来筑基”的责任担当。

  然而,守护青春远离毒害,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法部门同心同向的“交响乐”。家长要放下“孩子不会碰这个”的侥幸,多与孩子沟通“毒品危害”,关注其社交圈与情绪变化,让家庭成为第一道“防火墙”;学校要将禁毒教育融入日常,不仅讲“不能做什么”,更教“该怎么做”,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各界要共同清理“毒土壤”——网吧、KTV等场所严格落实禁毒巡查,短视频平台加强“涉毒内容”审核,让青少年在健康环境中成长;政法部门更要秉持“治乱须用重典”的决心,对引诱、教唆青少年涉毒的行为“零容忍”,用法律的利剑斩断毒害链条。“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之苗”,唯有多方合力为其“除草驱虫”,才能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当前,毒品与成瘾性物质的伪装手段不断翻新,防范青少年涉毒的任务依然艰巨。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禁毒卫士”——家长多一句叮嘱,老师多一次讲解,路人多一次举报,就能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筑牢禁毒长城,守护每一份青春的纯粹与热烈。相信当所有力量汇聚,定能让毒品无处遁形,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怀揣梦想、向阳而行,为民族复兴注入最鲜活、最有力的青春力量!(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于良)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