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别让网课骗局“围猎”老年人
2025-10-29 21:56:59   
2025-10-29 21:56:59    来源:宁夏新闻网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分享类似经历:爸妈抱着笔记本上网课,学炒股、养生甚至AI培训,课程内容拙劣低质,对方均声称“免费学习、低风险赚钱”,诱导老人从“初级班”报到“高阶课”,许多人直到机构被平台封禁,依然相信是在“投资、学东西”。(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新技能、丰富晚年生活,从短视频剪辑到人工智能入门,从书法摄影到养生保健,他们的求知热情令人动容。然而,这股“老有所学”的清流,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搅成了“割韭菜”的浑水。打着“免费体验”“包教包会”旗号的网课骗局,正悄然“围攻”老年人,不仅掏空了他们的“钱袋子”,更伤害了他们对知识的敬畏与对社会的信任。

  这些骗局套路如出一辙:先以“零元课”“名师指导”为诱饵吸引关注,再通过话术制造焦虑与紧迫感,诱导老人支付高额费用。课程内容却多为网上随手可得的基础知识,甚至充斥伪原创、抄袭内容。更有甚者,将课程变为推销保健品、高价文玩或分期贷款的“陷阱”。当老人发现上当,往往因缺乏合同、证据不足或机构失联而维权无门。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经济权益的侵害,更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沉重打击。

  治理乱象,亟需“铁腕监管”与“社会共治”双管齐下。政府部门应加快推动老年教育立法,明确办学资质、课程标准与收费规范,将各类机构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实施“零容忍”,建立“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平台也须承担主体责任,通过关键词监控、人工审核等技术手段,主动识别并下架违规课程,切断骗局传播链条。

  更重要的是,要用“良币驱逐劣币”,回归老年教育的公益本质。加大政府投入,鼓励高校、图书馆、社会组织开设公益课程,提供系统化、高质量的教学内容。社区可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用真实案例揭穿套路;子女应多陪伴、多沟通,帮助长辈甄别信息、选择正规学习渠道。正如古人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老年人的网络素养与防骗能力,才是治本之策。

  老年大学本应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精神家园,不应沦为商业逐利的围猎场。每一个被骗的老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心与无奈。我们终将老去,今日对他们的守护,正是对未来自己的尊重。唯有制度有力、监管有为、社会有爱,才能让网络课堂真正成为滋养银发群体的清泉,而非吞噬信任的陷阱。让知识回归纯粹,让学习充满尊严。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文明的温度。(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西流)

【编辑】:任岚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