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贺兰山青评】AI恶作剧是对弱势群体的消费与不尊重
2025-10-30 11:07:20   
2025-10-30 11:07:20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AI流浪汉闯入家中”特效在抖音等平台风靡,网友用其生成的逼真图片整蛊家人。10月17日晚,安徽铜陵一女士以此整蛊整蛊丈夫,丈夫信以为真紧急报警,民警到场后确认是一场AI恶作剧。

新闻配图

  这种行为,真的只是一场无伤大雅的段子、一次博人一乐的玩笑而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流浪汉的形象被拆解成制造惊吓的“素材”,这场包裹在“玩笑”外衣下的恶作剧,实则是对这一弱势群体钝刀割肉般的隐性伤害,每一次对“AI流浪汉”的戏谑传播,都是对他们尊严的无声凌迟。

  一方面,它强化了对流浪汉的刻板印象。“流浪汉=危险闯入者”的标签会被AI技术进一步固化,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流浪汉并无恶意,他们的困境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与帮扶,而非恐惧式的想象。当恶作剧将他们塑造成“令人惊吓的角色”,只会加剧公众对这一群体的疏离,让本就艰难的他们更难获得理解。

  一方面,它暴露了技术使用的伦理缺失。正如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凯特·克劳福德在《Atlas of AI》中所言:“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其设计与应用始终嵌入社会权力结构,对边缘群体的忽视,只会让技术成为放大不平等的工具。”

  AI技术赋予普通人“凭空造像”的能力,但技术的便捷性不应成为漠视人文关怀的“挡箭牌”。创作者和使用者必须意识到,每一个被技术塑造的形象背后,都可能站着一群本就面临社会关注不足、话语权较弱的边缘者。他们的困境不该被消解为博眼球的“素材”,其作为人的尊严,更需要在技术应用的每一次选择中被小心翼翼地呵护。

  流浪汉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本应是社会关怀的对象——从完善救助体系到消除歧视偏见,社会各界都在为改善他们的生存境遇而努力。而消费他们的形象搞恶作剧,无疑与这种努力背道而驰。它传递出一种危险信号:弱势群体的尊严可以被随意消费,他们的处境可以被轻佻对待。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承载着创新美好的潜力,也可能因伦理缺位而灼伤弱势群体的尊严。真正的文明社会,应当对每一个群体报以尊重,哪怕是处于边缘的流浪汉。防范技术越界,需平台、用户与社会三方同筑堤坝。平台当为技术注入温度,为涉及弱势群体的特效设下“防护栏”,引入伦理审核机制,智能过滤与人工审核并行,从源头守护尊严。

  此外,每一位用户指尖都承载着选择的力量,在生成内容前请多一份将心比心的叩问,莫让创作沦为伤害的利刃。社会则应让此类案例走进课堂与街巷,以故事启发思考,在年轻人心中早早种下“科技向善”的种子。唯有共担责任,方能让技术创新的航船永不偏离人性的航道。

  我们正站在一个人文与科技深刻对话的十字路口。技术的前行不可阻挡,但它的方向必须由人类的价值观来指引。让每一行代码都承载善意,让每一次创新都厚植人文关怀,这并非对技术的束缚,而是对其最高级的赋能。唯有如此,科技之树所结出的果实,才能真正滋养每一个具体的、有尊严的人。

  作者:张晴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卓越新闻人才班

  指导教师:谢明辉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