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我们厂的磨煤机粉管堵了,负荷带不起来,再不解决供暖就要受影响了。”“把实时数据发过来,我现在马上赶过去。”深秋的宁夏,暮色渐沉,本来答应陪女儿过生日的国家能源集团电科院银川分公司热机环保研究所负责人马国伟又一次失约了。
副驾驶座上,蛋糕盒子随着车辆颠簸微微晃动。马国伟握紧方向盘,朝着宁夏中卫热电的方向疾驰。窗外是凛冽的塞北秋风,车内是他未能说出口的歉意。
39岁的马国伟,从业十余年光阴。他从锅炉专业的“新兵”,一路淬炼成集团内小有名气的“锅炉医生”。这条路,他走得步步艰辛,也步步坚定。
2020年,宁夏中卫热电作为“疆煤入宁”首站,率先尝试掺烧新疆高碱煤。然而新的“口粮”却给火电机组带来了严峻挑战——锅炉内焦块频繁掉落,非停事故接踵而至。高碱煤就像一把双刃剑,高效与风险并存,它的“消化难题”,如同一道急令,横亘在马国伟与团队面前。他们必须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图为疆煤掺烧攻坚团队合影。
攻坚:从突破到引领的跨越
随着“疆煤出区”战略持续推进,宁夏区域火电机组大比例掺烧新疆高碱煤后,磨煤机出力下降、煤粉细度不均等“顽疾”逐渐显现。彼时,马国伟带领攻关小组,将磨煤机效能提升作为首要突破口。他白天钻锅炉、查设备,晚上分析数据、研究煤质特性。“那段时间,马工总是最早到现场,最晚离开。”有团队成员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3年3月。马国伟带领团队开发的磨煤机增容提效专利技术,在宁夏电力平罗公司深度调峰项目中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设备对高碱煤的适应性。
与此同时,他将目光投向锅炉内部监测这一难题。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捕捉炉膛内部细微变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锅炉可视化燃烧内窥镜,融合多光谱摄像、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能实时传回锅炉燃烧视频,及时发现水冷壁泄漏、高温腐蚀等隐患。这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六分之一,成为锅炉安全运行的“透视眼”。
作为技术带头人,马国伟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碱煤掺烧难题,必须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他先后组织近20位行业内专家深入研讨,结合一线实践,对标准的编制方向及编写内容不断进行完善。2025年3月,由他牵头编制的团体标准《电站煤粉锅炉高碱煤掺烧技术导则》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标准空白,为新疆高碱煤的大规模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为疆煤掺烧攻坚团队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马国伟主持开发的“燃煤机组炉膛结焦防治系统”,以“内窥镜+AI预警+协调控制”三位一体为核心,通过内窥镜实时监测炉内结焦情况,结合锅炉三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监测网络。
成果:点“碱”成金的实践者
“一厂一策”是马国伟服务疆煤掺烧的核心策略。项目攻关初期,他牵头抽调9名技术骨干与5位外部专家,组建专业“智囊团”,深入分析集团33家电厂的煤质特性与机组参数,为每家电厂量身定制疆煤掺烧指导方案。
为确保技术方案有效落地,他创新建立与宁夏电力公司的常态化“跟踪分析协调机制”,将宏观的疆煤消纳目标精细分解至每一台机组。同时,他派驻攻关小组骨干常驻电厂,构建“前线哨所”,实时跟踪掺烧数据,动态优化调整策略。
付出终有回报。2024年8月,宁夏灵武公司4号炉C磨煤机在每小时85吨出力下稳定运行24小时,困扰电厂长达7年的“堵管顽疾”被彻底解决。灵武电厂负责人感慨:“多亏马工团队量身定制的方案,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在马国伟与团队的努力下,宁夏各电厂持续交出亮眼答卷:2025年7月,中卫热电疆煤掺烧比例达72%,创下单日历史新高;鸳鸯湖公司、灵武公司紧随其后,为宁夏电力公司百日会战注入强劲动力。这意味着新疆高碱煤通过宁夏这一“桥头堡”,已实现规模化、示范化利用,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疆煤掺烧攻坚团队进行现场试验。
2025年国庆,马国伟依然坚守一线,带领团队跟进6MW燃烧试验台的建设进度,推动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10月23日,他牵头完成的“现役电站锅炉大比例掺烧新疆高碱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解决高碱煤燃烧导致的锅炉沾污结渣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依托该项目研究,电科院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SCI/EI论文10篇,编制团体标准1项。打通新疆高碱煤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技术通道,为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推动煤炭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付出:大家与小家的抉择
儿童节前夕,马国伟的女儿小声问他:“爸爸,这次儿童节你能陪我过吗?”他摸着孩子的头,轻声回答:“爸爸尽量协调。”
然而,6月1日当天,他再次失约。宁夏大坝四期发电有限公司#8锅炉出现水冷壁大面积结焦,需要紧急处理。马国伟带领团队连续奋战十余天,通过设备排查、配煤优化与燃烧系统调整,成功解决了问题。
返程途中,他疲惫地靠在车窗上。窗外灯火如星,照亮无数家庭的温暖夜晚。他明白,在这片光明的背后,正是像他这样的能源工作者,以一次次的“缺席”,守护着更多人的“在场”。
“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句话写在马国伟每本笔记本的扉页。他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女儿从小到大送给他的每一幅儿童节画作。画里的他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她在其中一张画的背面写道:“爸爸是点亮万家灯火的英雄。”
明天,他或许又将错过一场家庭聚餐,但永远不会错过电厂打来的求助电话。因为在这条能源保供的战线上,马国伟和他的同事们,始终都在。(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