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塞上工匠发布仪式在银川举行。自治区总工会现场为20名塞上工匠颁发证书及奖杯,并把舞台C位留给他们,打造塞上工匠们自己的“星光之路”。一时间,所有目光聚集于此,一场学习工匠、尊重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潮持续升温。
何为工匠?匠者,精湛极致也。从《考工记》中“审曲面势,以饰五材”的百工,到新时代掌握各类先进技术的无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他们手中的每一颗“金刚钻”,都化为熠熠生辉的“瓷器活”,支撑起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10月31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2025年度塞上工匠发布仪式。据工人日报客户端
当全球最快高铁用上了“宁夏造联系枕梁”,长征火箭用上了“宁夏煤制油”,建成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近年来,一系列大国重器被贴上“宁夏标签”、一个个超级工程用上了“宁夏制造”,一项项科技成就正转化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不要忘记,这些奇迹的背后有一群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塞上工匠正默默耕耘,诠释着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荀子有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瑰宝,专注、精细、严谨……成为世世代代工匠心中恪守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一颗小螺丝、一根钢管的打磨,还是一件大国重器、一座世纪工程的建造,都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发扬工匠精神,将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融入制作中的每个环节。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卓越的永恒追求,它既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也需要“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概括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着广大劳动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塞上工匠、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李军有着“毫厘之间见乾坤”的匠心精神;“只要以匠心铸品质、以忠诚担使命,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塞上工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煜,发出匠心报国最强音。
吴忠仪表为“上天入地”的各种大国重器、大工程装上“中国阀”,全国超过一半的煤矿装备来自石嘴山,宁夏研制出国内最大智能化反井钻机、特大型风电轴承热处理装备等多项首台套产品……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实现“领跑”,正是塞上工匠们拼搏奋进,展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打造出的一个个“单项冠军”。
如何培养更多塞上工匠?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全区技能人才总量156.2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17.63万人次。高技能人才占比仍不高,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成为宁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关部门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大国工匠、塞上工匠积极参与技术攻关与技艺传承,广泛开展“师带徒”“传帮带”活动。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鲜明导向,使工匠们在享有应有权益的同时,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还要从根本上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等观念,真正对产业工人高看一眼,对高素质人才抬爱一份,让他们传承弘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同时,特别是要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其视为孕育大国工匠的沃土,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青年学子实打实学到硬本领、真功夫,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后备军”。
匠心聚,百业兴。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新征程中竞相涌现,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相信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激励下,塞上工匠们将勇担技术引领者和精神传播者双重使命,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续写着新的时代华章。(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闻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