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以四重逻辑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层意蕴
2025-11-10 10:01:08   
2025-11-10 10:01:08    来源:宁夏新闻网

  要真正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当代意味着什么、又将如何推进,我们需要一套清晰的认知框架——它由思想、历史、未来与行动四重逻辑共同支撑,彼此呼应,层层展开。

  思想逻辑为治理现代化立根筑基。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战略构想,而是源于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中国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再停留于抽象理论,而是聚焦“如何治理”的现实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有效运行、如何组织社会。同时,中华文明中“民惟邦本”“变法图强”等治理智慧,也被有机融入现代制度建构之中,使今天的治理体系既有世界眼光,又具文化底蕴。

  历史逻辑揭示治理现代化的来路与历程。这条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制度创建扫清障碍、奠定基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确立了国体、政体等根本制度;改革开放则把制度建设推向更广阔的未来,让我们认识到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部署,都是我们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再深化。

  现代化逻辑指向国家治理所服务的时代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要走的现代化道路,规模空前、理念独特,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必须依靠一套与之匹配的高效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文明正从单向的“管理”走向多元参与的“治理”,强调协同、法治与公众共建。而在国际竞争中,制度优势也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推进治理现代化,因此不仅关乎国内发展质量,也关乎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主动权。

  改革逻辑定义了我们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方法。这不是一项静态任务,而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它强调“守正”与“创新”的平衡——既要坚持根本制度不动摇,也要敢于调整不适应时代的具体机制;它注重系统性、协同性,让各项制度举措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它最终要实现的,是让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通从“有制可依”到有“能”善治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逻辑告诉我们“为什么出发”,历史逻辑让我们清楚“走过哪些路”,现代化逻辑指明“未来去哪里”,而改革逻辑则回答“具体怎么走”。这四重逻辑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完整视角。站在新的起点上,唯有把握其内在联系,坚定制度自信,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为中国的前行奠定更坚实的制度基石。(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彭耀德)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