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匠心筑梦 塞上先锋】田乐:从宁夏走向世界的“焊接明星”
2025-11-10 15:25:47   
2025-11-10 15:25:47    来源:宁夏新闻网

  编者按:10月31日,来自宁夏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20位技术尖兵和创新骨干被授予2025年“塞上工匠”荣誉称号。他们中,既有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的制造工匠,也有守护非遗根脉的文化传承者,更有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技术先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却同样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践行着工匠精神的真谛,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本网即日起推出“匠心筑梦 塞上先锋”系列报道,聚焦七位“塞上工匠”,通过讲述他们攻坚克难、传承创新的动人故事,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风采,激励广大劳动者技能报国,为宁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能培训中心车间,焊花飞溅,弧光闪烁。一位身穿工装、手持焊枪正弓腰倾身,专注地指导学员。蓝色弧光在他手中跳跃成舞,“嗤嗤”声仿佛谱写着一曲劳动赞歌。他就是田乐——从普通焊工成长为享誉全国的“焊接状元”,如今的田乐,头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手握“自治区塞上工匠”“塞上技能大师”等省级表彰,更是自治区D类高层次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从“劳务派遣工”到“焊接明星”,他的成长轨迹,为千万基层技能工人打造了可复制的“成才模板”,让“技能改变命运”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每道焊缝都是艺术品”

  “许多人觉得焊工的工作很枯燥,但我觉得经手的每一个焊缝都是艺术品。每当成功焊出一条精美的焊缝时,我都格外自豪!”田乐说道。

  2003年,田乐偶然踏入宁夏电建焊工培训班,成为外招的第二批学员。起初,成天与“铁家伙”打交道的他感到些许失落,直到看见老师傅展示的焊接成品。

  “那一道道鱼鳞纹焊得如此美丽,我觉得像艺术品似的。”回忆起初见完美焊缝的情景,田乐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正是这种将冰冷钢铁化为艺术品的魅力,让他决心与焊接结下不解之缘。

  吃苦耐劳是师傅们给田乐上的第一课。练习焊接技艺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个姿势常常要保持数小时不动,汗水如注而下,焊弧灼伤眼睛,焊星烧伤皮肤,这些在田乐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操作间,最后一个离开;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一项地练;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地学。

  在铁屑飞舞、焊花四溅中,田乐发现了旁人不易察觉的美好与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6个月的培训课程,田乐仅用3个月就圆满完成,顺利通过高压焊工资格考试和实习期,正式成为一名高压电焊工。这仅仅是他焊接生涯的起点。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是田乐从师傅们身上学到的第二课,也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田乐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琢磨。他总是思考:他不仅能驾驭高难度焊接任务,更擅长在“不可能”中寻找突破,用创新为行业发展赋能。

  T/P92钢管道焊接,是火电机组建设中的“硬骨头”。这种新钢种可焊性极差,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裂纹缺陷。在灵武电厂二期2*105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中,锅炉末级过热器首次开焊的26道T92焊口,检测后全部因裂纹不合格,项目推进陷入停滞。危急时刻,田乐主动请缨,连续多日扎根现场,逐一分析探伤底片、定位缺陷共性,反复进行焊接参数组合试验。最终,他独创性地调整了焊接收弧手法及焊接顺序,一举攻克难题,使焊口一次合格率跃升至99.3%,保障了百万机组建设的关键节点。

  22年焊接生涯中,他历经十多个工程项目的磨练,这位身经百战的“钢铁战士”累计完成高温高压管道焊口50000多道,工作量相当于一座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全部焊接任务。

  田乐性格内敛稳重,心沉手稳,焊口一次无损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刻苦钻研和追求完美让他屡创佳绩:2014年参加中国电建集团焊接技能大赛,取得十一名的成绩,选拔入选后代表集团公司及国务院国资委参加第三届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荣获第十名的好成绩。2015年获得第三届“嘉克杯”国际焊接技术交流选拔赛第三名。2016年赴美参加美国焊接学会AWS国际焊接大赛获第三名(铜奖)。2017年田乐参加中国电建集团“全国电力行业焊接大赛”荣获第三名。2006、2014、2017年,田乐分别荣获“中国技能大赛-宁夏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人才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培养起来的。”这是田乐常说的话。

  在同事心中,田乐是“技术大拿”“智多星”,更是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工人佼佼者。他结合火力发电厂高合金钢焊接特点,改进高合金焊口内部充氩方法并推广应用,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几十万元;为提高焊口一次合格率,他仔细研究机组运行期间的渗漏缺陷,总结出镜面焊接、高合金钢内部充氩、带压补焊、带水补焊、带汽补焊等一整套焊接技巧,为安装工作畅通道路。

  一次,灵武电厂一期的厂房出现了除氧器管道渗透的问题,焊工必须在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漏洞堵住,而管道中泄漏的气体温度将近300℃,直接焊接很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田乐用在漏洞外围“箍”上一层钢板的“巧妙”方法解决了问题。

  在吴忠热电厂热网特大直径管道焊接项目中,田乐大胆采用“从管道内部进行氩弧焊打底层焊接”的工艺,将焊口一次合格率从原本的28%提升至97.3%,单此一项就节省施工成本20余万元。该工艺不仅被纳入同类型工程施工方案,更在公司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成为降本增效的“金点子”。

  电厂锅炉受热面大规模地面组合焊接中,田乐系统分析了焊接热输入、顺序及应力对膜式水冷壁变形的关键影响机制,创新性提出并实施了一套综合控制与矫正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该方案有效攻克了大型膜式水冷壁地面拼装焊接中变形超标的核心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整体安装精度。

  “传授毕生所学是最大的幸福”

  “工匠的价值,不仅在于攻克多少难题,更在于把技艺传下去,让更多人扛起行业发展的担子。”田乐深知“传承”二字的重量。如今,作为一名焊接教练,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能传承中,甘愿做年轻焊工成长路上的“铺路石”。授课时,他毫无保留——从焊接理论知识到实操技巧,从高温高压管道焊接的难点解析到应急处理的经验总结,把20余年积累的“干货”倾囊相授;教学中,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员的基础差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手把手纠正操作细节,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截至目前,田乐已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了600余名高技能焊工,其中多人斩获国家、自治区级焊接类荣誉,“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他主导的赛前培训,为宁夏及区外多家企业输送了大批“能打仗、打硬仗”的焊接人才,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工匠摇篮”。

  工作22年来,田乐从未离开他的焊枪、焊帽和工作服。这三件宝贝陪伴他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近年来,不断有企业前来“挖人”,但他始终坚守在宁夏电建。“没有宁夏电建,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宁夏电建成就了我的今天。”田乐感慨地说。

  从初识焊接的少年到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田乐用青春和汗水在钢铁上书写着不凡。那飞溅的焊花,不仅点亮了弧光,更照亮了一个普通工人通过奋斗实现梦想的道路。在匠心筑梦的新时代,田乐依然手握焊枪,继续在塞上大地上谱写着属于劳动者的动人乐章。(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