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深化依法治粮保障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2025-11-24 16:20:30   
2025-11-24 16:20:3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尤天竹)11月21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宁夏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条例》共同构成宁夏粮食安全保障法规体系。自此,宁夏成为全国粮食领域首个出台“双条例”的省份。

  《条例》立足宁夏实际,按照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宁夏特色的立法思路,立足宁夏当前保障粮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成熟做法予以固化,并建立长期性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和粮食领域特点的法规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基于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粮食产业弱势的特殊性,《条例》分领域多层次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明确将粮食安全保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的财政、金融、用地、用水等政策制度,建立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加强粮食应急建设资金保障。

  二是突出确保储备安全和提升流通效能。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条例》明确储备与商业性经营业务分开相关要求,强化承储企业和其他组织义务与责任,完善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管理机制。同时为了适应粮食流通管理新的要求,《条例》明确建立了政策性收储制度,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被污染粮食处置长效机制。

  三是全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是确保粮食稳定供应的重要载体。为了提振粮食产业实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粮食产业发展,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宁夏大米、杂粮等特色优质粮食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同时强调自治区加强国际、省际粮食产销合作,建立全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互联互保机制。

  四是加强全链条科技创新和全方位节粮减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了提升粮食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条例》规定加强粮食安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使用绿色、智能、高效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围绕节粮减损要求,《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粮食节约工作职责,同时对餐饮服务经营者以及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粮食节约义务进行明确,促进形成爱惜和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五是注重解决地方实际困难和关注民生诉求。条例紧紧围绕宁夏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实际,针对目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压力较大、口粮自给率呈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专门规定,增强条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回应种粮农户、粮食企业等群众诉求,明确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相关规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粮食代储服务,强化便民利民措施,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群众所想所愿。

  《条例》的立法过程,是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先后召开立法座谈会1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百余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条例》更好地接地气、聚民智,以高质量立法为守好宁夏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