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公路,蜿蜒伸展,连点成线,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一代代公路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接过不怕吃苦、甘当路石的接力棒,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从晨曦初露至夜幕低垂的每一刻,身着醒目安全服的宁夏公路人,始终坚守在施工、养护、管理一线,他们以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使命,默默铺就安全幸福的坦途,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
他们,以“雪”为令保畅通
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仿佛进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最美不止冬日雪,亦有迎风除雪人,破冰除雪的队伍中,“公路人”从未缺席。他们披上厚重的棉衣,戴上安全帽,驾驶着除雪车、融雪剂撒布机等机械设备,义无反顾地冲入风雪中,投身到除雪保畅的激烈战斗里。
G344线是周边群众出行的主要道路,作为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微循环”,道路安全通畅更加不能忽视。吴忠分中心红寺堡公路养护站养护职工在巡查墩墩梁路段急弯陡坡处发现有车辆打滑遇困、陷入边沟。巡查人员立刻上前,一边暖心安抚受困群众,一边拿出铁锹挖土、徒手挖出石头,对边沟进行填平垫高处理。过往群众看到这一幕深受感动,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终于将困住的大卡车成功拖出,被困司机大哥激动地握着救援职工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没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雪天路滑小心点”,在冰天雪地之中,他们来不及拍拍满身的泥土,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防滑作业中。
六盘山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变化多端。翻越这层自然屏障的国道312线,以坡陡弯急、路况复杂、车流量大而著称。“您好师傅,麻烦问一下,从这边上六盘山的路好走吗?”六盘山脚下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一辆半挂牵引货车缓缓停到路边,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头来,望着路边弯道处正在撒布融雪剂的养路工问道。“你说什么?我听不太清。”由于司机师傅的南方口音太重,旁边正在作业的养护工并未听清,于是货车司机放慢语速又重复了一遍。“哦,没问题,这条路上的积雪我们站上的除雪车已经铲过了,沿路各个弯道我们也都撒过融雪剂,您放心上去吧,路是通的。”听到养路工的答复,货车司机说了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际,目送货车驶离后,六盘山上的守路人仍前行在风雪中、坚守在公路上,在大山里清扫出一条条人们回家的路。
他们,闻“汛”而动显担当
2024年的汛期,如同一位“不速之客”,带着肆虐的风雨,考验着公路人的坚韧与勇气。频繁的强降雨天气使得部分国省干线大量过水、沿山路段出现山洪、道路交通被迫中断,抢险救灾任务严峻。5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5个应急保障站、32支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值班值守,公路人穿梭在泥泞与黑暗中,争分夺秒地清理塌方、疏通道路。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总是在抢修现场挥汗如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险情。他们的付出,换来了道路的畅通无阻,也换来了过往司机和乘客的安心。
9月19日晚,中卫片区突发强降雨,值守人员在S204线K124+650处发现路基水毁险情,形成长22米、宽8米、深15米的巨大塌陷,中卫分中心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迅速封闭道路,及时向公路管理中心和当地政府通报险情,并协调当地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制”和“远端分流”,确保过往车辆和人员安全。
夜色浓重,雨势不减,60余名养护人员、10台套机械设备在夜幕中集结完毕,雨水浸透了衣衫,泥泞黏住了双脚,但大家毫不退缩,挥汗如雨,脚步坚定,用实际行动诠释公路人的责任与担当。雨夜中,机械的轰鸣声、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动人的抢险乐章。
拉运土方、平整路基、铺设路面……每一个环节都紧张而有序。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拉运便道土方1940方,临时便道顺利建成。随着第一辆车辆的安全通过,大家疲惫的脸上满是骄傲。因长山头公路养护站在此次公路水毁事故中对现场交通管控措施有力、处置险情稳妥得当,10月15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中卫分中心予以通报表扬。
他们,向“险”而行守平安
在公路行业,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因此,面对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他们与时间赛跑、向困难宣战,他们的身影,在灾害险情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岸,仿佛是黑暗中最亮的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成为守护公众出行安全的坚实后盾。
2024年7月15日11时10分许,国道211线灵武西公路养护站东侧突发一起半挂货车自燃事故,汽车燃油随水流进入排水渠引发液上自燃,灵武西公路养护站联合消防、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部门,立即疏散阻滞的司乘人员,封闭事故道路,并对叶盛黄河大桥西侧路口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及时调度洒水车加入救援队伍,有效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11时45分,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火势扑灭,14时20分,道路交通陆续恢复畅通,现场无人员伤亡。
“当时冰面已经出现新的裂缝,我们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是他十分沉着冷静,抱起孩子快速返回岸上。”此时室外温度只有零下6℃,天气寒冷,湖水冰冷刺骨,银川分中心四十里店公路养护站养路工张红与同事张永发、赵海波在冰面上铺上木板慢慢挪到冰窟窿边上,将不慎困入水中的小孩从水里抱起,一起用铁锹将拼命挣扎、摇摇欲坠的另外两名大人一点一点拉上岸。三名被救人员被随后赶来的救护车及时送往贺兰县医院进行有效救治。张红与同事们奋勇救助三名落水人员的事迹被广泛传播,人们纷纷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2023年5月23日,贺兰县人民政府授予张红、张永发、赵海波“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三人被授予银川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他们,以“路”为家暖旅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公路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修路养路关系着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头牵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
为更好、更精准地回应民生需求、满足群众期待,近年来,宁夏公路管理中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全区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建设,为无数司乘人员送去便利与温暖。8月14日傍晚,姚伏停车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是8位平均年龄在70岁的老人组成的旅行团,因为天色渐暗,加上初来宁夏对路线不熟悉,他们向停车区的工作人员提出借用停车区场地露营的请求。石嘴山分中心平罗公路养护站工作人员考虑到老人们的安全及身体状况,便在停车区划出区域,做好安全提醒工作后,帮助老人停放车辆、搭建帐篷,主动引导热水器、急救箱存放的地点并向他们介绍宁夏的旅游景点及相关路线。这是一个温馨的夜晚,他们的暖心服务为老人们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一段真情,一份肯定。由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人民政府和东台学校赠送的“抢险保通暖人心 人民公路为人民”“情系百姓办实事 修路排险解民忧”的锦旗是对公路管理中心基层单位工作的肯定、鞭策和鼓舞,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东台学校位于国道338线卫宁段附近,通行的大型货车较多且车速较快,学生上下学时,安全隐患突出。今年8月份,中卫分中心在该校门口附近安装了护栏、增设了多块醒目的警示、指示标识标牌,并施划了道路标线,不仅有效规范了交通秩序,为师生们开辟出了一条安全的“绿色通道”,更是在校园周边编织起了一张“安全防护网”。
长期以来,宁夏公路管理中心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为沿线群众增加出入平交道口、增设交通信号灯、增设学校出入口隔离护栏、在急弯陡坡路段增加智能预警、电加热自融雪装置和消力式护栏等设施,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切实解决沿线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沿线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季轮回,宁夏公路人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他们将“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神圣使命扛在肩上、放在心中,把人生价值镌写在塞上江南的纵横阡陌上,用一颗颗豪情满怀、矢志不渝的丹心守护着一条条通衢大道。(通讯员 刘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