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直通一线
宁夏发布7月份全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情况
2025-07-01 15:49:21   
2025-07-01 15:49:21    来源:宁夏新闻网

  近日,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会同自治区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厅、林业和草原局、宁夏气象局、地震局、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单位),对2025年7月份全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进行了综合会商研判。

  综合研判认为

  7月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区气温偏高,中北部地区可能出现35℃以上的阶段性高温天气,北部地区降水偏少,中南部地区降水偏多,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需重点防范强对流天气及其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衍生灾害,持续关注阶段性高温可能造成的旱涝急转、森林火灾等灾害风险。极端天气情况下灾害事故耦合风险加剧,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商贸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致灾因素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

  7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7月份,全区气温偏高,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平均气温在23℃~27℃之间,固原市、海原县在18℃~23℃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固原市平均气温偏高0.5℃~1.0℃,其他地区偏高1.0℃~1.5℃。降水北部偏少,中南部偏多。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降水量在30~50毫米之间;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和西吉县在50~100毫米之间,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和泾源县在100~16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北部降水量偏少10%以内,中南部偏多20%以内。

  自然灾害风险

  水旱灾害风险。洪水灾害风险:当前我区即将进入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水进入多发、频发期,贺兰山东麓、中南部山区中小河流和山洪沟发生暴雨洪水的可能性较高。综合考虑黄河上游龙刘两库调度运用和来水情况,7月黄河发生洪水可能性较低。干旱灾害风险:根据气象预报,7月份全区气温偏高,北部降水偏少,中南部地区降水偏多,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的风险增加,加之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需水量增大,引黄灌区仍处于夏灌用水高峰期,供水压力增大。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水情发展,加密测报强降雨天气频次,滚动开展水情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洪水预警,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科学规范调度水库,严禁违规超汛限运行。加强堤防、水库、淤地坝等水利工程巡查防守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做好险情先期处置,并组织水利抢险技术专家做好抢险技术支撑。抗旱保供水方面,通过加大引水流量,动态完善水量调度方案等措施,全力保障我区农田灌溉用水。中部干旱带大部地区、南部山区西吉县和彭阳县要做好旱情持续发展准备,严防旱涝急转。

  地质灾害风险。参照往年防治经验,海原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等黄土丘陵区需特别注意时长超过3天、累计量级超过60毫米的持续性强降雨;隆德县、泾源县等六盘山区需特别注意小时雨强大于40毫米的短时强降雨;贺兰山地区大武口沟、滚钟口沟曾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需密切关注防范短时局地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持续降雨、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聚焦过程降雨和工程活动实施时段和影响区域,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对强降雨人流量大的临山景区坚决实行“雨前排查、雨中禁入”制度。持续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变化更新工作。

  农业灾害风险。经综合研判,7月份我区气温总体偏高,南部山区降水偏少,虽然6月降雨天气对中南部地区干旱有所缓解,但7月期间海原县、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等地仍缺少有效降水,旱情仍有反弹风险。进入汛期后,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灾害天气发生频率较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动态掌握各地旱情雨情,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措施,指导各地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努力将灾害天气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7月份全区气温偏高、中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气象条件较为不利,加之全区林下可燃物持续累积,一旦发生火灾,极易扩大蔓延。当前,我区林草区各旅游景点将进入旺季,部分群众防火意识不强,野外吸烟、露营烧烤等野外违法用火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野外火源管控难度陡增,虽然防火期已过,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不容松懈。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当前开展全区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排查夏季入山入林、登山、抓蝎子、采蘑菇、旅游踏青等流动性强、火源难管控的野外作业人员,加强夜间巡查和重点地段入口火源收缴,强化对入林车辆、人员开展火源检查,严格火源管控,筑牢“人防”基础,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矿山领域。7月份进入防汛关键期,强降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一些沿山傍河的矿山企业存在淹井、透水、滑坡以及因供电中断造成井下人员滞留、通风排水中断、瓦斯超限等风险。一些矿山企业未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存在灾害治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工人现场自保互保意识不强,实际操作知行“两张皮”,“三违”问题和“零打碎敲”事故风险高。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严密监视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等机制,切实将极端天气停产停工撤人等措施落实到现场第一线。持续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扎实开展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定期动态开展煤矿重大风险研判,全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汛期矿企安全。

  危险化学品领域。进入汛期,暴雨、雷电、强风和高温等极端天气过程易造成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环节风险加大,开展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和涉及环境治理设施检维修、安装等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风险明显增高。个别企业装置、阀门、管线容易出现跑冒滴漏情况,造成可燃或有毒介质泄漏、渗漏引起事故;个别企业未严格执行停产检修规定,存在设备“带病运行”风险;部分企业对建设项目承包商安全管理不到位,易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环境治理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登高等特殊作业和大型检维修、装置开停车等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持续强化异常工况处置,关注气象预警并做好极端天气过程应对工作。

  工贸领域。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工贸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旺季,设备设施高负荷运转,企业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不到位、作业现场监护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到位、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引发事故的风险不断上升,加之车间厂房人员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等严重后果。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分级实施专家指导服务,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外包外委等重点,严格精准规范开展执法检查,不断加大高风险作业管控力度,切实提高工贸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道路交通领域。7月份进入暑期和汛期,学生全面放假,旅游出行增多,道路客运进入繁忙阶段,交通事故风险随之上升。夏季气温较高,“两客一危一货一面”等重点车辆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易造成伤亡事故。城市摩电车辆违法行为导致伤亡事故风险突出,商圈、夜市周边群众聚餐饮酒现象增多,酒醉驾事故风险明显上升。“三夏”期间农用车违法载人、货车超限超载现象增多,群死群伤事故风险增大。汛期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对道路运输安全影响较大,公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灾害风险增多,高速公路、山区道路、临水临崖路段极易发生车辆撞护栏、追尾、翻坠等交通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夏季道路交通安全规律特点,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部门协作、源头治理、宣传警示,排除化解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挥“一路三方”机制作用,扎实做好汛期恶劣天气路面应急处置工作。

  建设工程领域。7月份极端天气频繁,暴雨或持续强降雨天气对深基坑、沟槽支护结构;脚手架基础、起重机械基础;高大机具防雷接地系统、临时用电系统;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影响较大。持续高温下,现场作业人员易出现中暑及相关健康损害‌,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和现场消防安全风险明显增高。短时强降雨易导致城市排水系统超过承载能力,可能造成城市下凹式立交桥、隧道、地下空间以及城市低洼地等出现积水,影响居民出行和公共设施安全。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关注极端天气过程发展变化,及时向建筑施工企业发布预警信息,督促及时停止高处作业、起重吊装和室外作业,妥善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全面推进排水防涝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及雨水源头减排工程,推进城市易涝风险点整治。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清淤疏捞工作,做好汛前准备。

  文化旅游领域。7月份我区旅游处于旺季,景区部分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转易造成事故风险。汛期气温升高,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增多,涉水临湖临崖景区自然灾害风险上升,旅游船舶、水上观光、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风险加大。文博场馆、景点景区火灾风险依然存在,惠民演出、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人员聚集,安全防范不足易发生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夏季特点,督促开展电梯、索道缆车、观光车、浮桥吊桥、消防系统等设施设备和游客密集场所、高风险旅游项目等日常检查及定期维护,严格文化活动审批管理,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应急演练和安全评估等工作,提高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

  消防领域。7月份随着暑期汛期到来,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场所人流密集,电气火灾、疏散通道堵塞、特种设备故障及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上升;各类娱乐场所迎来客流高峰,发生火灾事故易出现群死群伤严重后果。高温天气大功率电器集中使用,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住宅、医院、养老机构、老旧小区、出租屋和群租房等电气火灾风险骤增,托幼和培训机构暑期火灾防控压力增大。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将燃气消防安全整治与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等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紧盯厂库房、施工工地、商业餐饮、住宿娱乐、暑期培训等火灾风险上升的领域场所,进一步加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坚决整治人员密集场所违规用火用电用气、违规动火作业、占堵生命通道等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发生。

  城镇燃气和特种设备领域。7月份,餐饮企业用气量增大,户外烧烤类餐饮经营进入旺季,夜间经营时间拉长,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和消防安全风险较大。夏季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进入特种设备使用频繁期,叠加极端天气影响,安全风险及事故隐患增多。部分燃气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潜在的风险隐患易引发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燃气安全提升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等,紧盯燃气经营、充装企业和餐饮经营场所,及时发现和查处燃气经营、充装企业违反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等行为,坚决整治餐饮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违规用火用电用气、违规动火作业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大型游乐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化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切实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宁夏应急管理厅 供稿)

【编辑】:谢丹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