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短暂的课间冲突,竟导致学生小马右臂骨折、构成十级伤残,并引发多方诉讼……西吉县某中学课间十分钟,学生小斌与小龙、小辉因琐事口角,情绪失控下推搡扭打,数名同学卷入,演变为群体斗殴。混乱中,小马被推倒受伤,后果严重。
温情调解:巧解“少年结”,着眼长远
“孩子们路还长,不能让官司成为人生的枷锁。”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和迷茫畏惧的未成年人,承办法官深知,一纸判决并非最优解。
调解室内,气氛紧张。法官采取“背对背”沟通,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小马母亲哽咽:“孩子落下残疾,以后怎么办?”
涉事学生父亲焦虑:“愿意担责,但孩子非故意,望理解……”保险公司代表关注着赔偿细节。
法官以法理结合情理,更着重从孩子身心健康、学业、前途等角度劝导:“赔偿重要,但让孩子们认识错误、学会相处、避免再犯,才是长远目标。”经过多轮细致沟通疏导,各方最终达成兼顾法理与情理的调解协议,妥善解决赔偿,案件圆满审结。走出法庭,家长们眉头舒展,孩子们也卸下了心理包袱。
司法建议:为校园安全“精准开方”
案件虽结,暴露的校园安全管理漏洞却引人深思。“课间十分钟是监管薄弱环节,小矛盾处置不当易酿大祸。”承办法官在庭后研讨中强调。
家事少年法庭迅速行动,剖析成因,向西吉县某中学发出翔实、可操作的《司法建议书》。一是织密防控网,增配标识值守和动态巡逻,消除监控盲区,并派专人巡查。二是深化预防力,建立“微矛盾”记录报告机制,鼓励师班干部及时介入;设立便捷学生求助渠道;关注“小团体”动向加强引导。三是完善应急机制,明确流程,快速响应。四是加强教育,大力开展“非暴力沟通”、“情绪管理”情景式教育及生命安全教育。
“建议书直指痛点盲区,提供了清晰路线图!”校方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题会议逐条研究落实,承诺按期反馈整改。
家教指导:唤醒“第一课堂”责任
“孩子打架,除青春期冲动外,也反映出家庭教育中法治意识、生命教育和情绪管理的缺失。”法官回访时发现,部分家长或忙于生计或疏于沟通,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为此,西吉县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向相关涉事未成年人监护人同步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结合家庭情况释法说理、进行教育。
“知道管孩子少了,光顾打工……出事了心里难受。”一位父亲低头坦言。
“以后要多跟孩子聊聊,不能光问成绩,也得教做人。”一位母亲眼圈泛红。
院长声音:守护未来,协同共治
“我们办理的不只是案件,更是孩子的人生和社会的未来。”西吉县人民法院院长王伟表示,“法院将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审判改革,创新审判机制,将司法保护触角更深更广延伸至校园、家庭和社会治理各环节,与学校、家庭、政府及全社会携手,筑牢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铜墙铁壁,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这份对未成年人的深沉关爱与坚定守护,正是“法爱护苗”最生动的注脚。(通讯员 马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