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高龄老人邻里噪音污染纠纷案件。办案法官以情法兼顾的柔性方式,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修复了多年的邻里关系,彰显了司法温度。
据悉,83岁的王老太与72岁的冯老太是某小区同层邻居,同住一栋楼多年,原本关系和睦。然而,2024年6月,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同年7月起,冯老太在家中播放广场舞音响,音量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午间和夜间,噪音对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的王老太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其难以正常休息。
王老太曾多次上门沟通,却未能解决问题。随后,她向社区居委会和辖区派出所求助。社区网格员三次入户调解,建议冯老太调低音量或限定播放时间,并对王老太进行心理疏导;公安机关也组织双方调解,但冯老太坚持认为在家播放音乐是自己的正常权利,双方矛盾不仅未缓解,反而愈发激化。无奈之下,王老太向沙坡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冯老太停止制造噪音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均为高龄老人,且曾有多年和睦邻里情,若“对簿公堂”可能加剧矛盾,因此决定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调解初期,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王老太称长期受噪音影响,睡眠障碍加重,已暂时搬到儿子家居住;冯老太则委屈地表示,自己独居,播放音乐是排遣孤独的主要方式,认为王老太过于“敏感”。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没有急于宣讲法律,而是先从“老邻居情分”入手,引导二人换位思考,劝说双方在合理范围内互相包容——既要体谅王老太对安静休息环境的需求,也要理解冯老太的精神寄托需求。随后,法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双方权利义务的边界,并提出“分时段静音”的调解思路。经过近3个小时的耐心沟通,双方情绪逐渐缓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冯老太承诺每日12:00-14:00、22:00-次日8:00,不在双方住所地100米范围内播放音响设备,避免影响王老太正常生活;王老太也体谅冯老太的娱乐需求,放弃了精神损失赔偿的诉请。调解协议签订后,双方均表示会遵守约定,今后将加强沟通、互相体谅。(通讯员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