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坡头区人民法院仅用一天时间,成功调解一起再审案件,顺带化解了关联的另一起再审案件、执行案件和信访案件,真正实现了定分止争、化解纠纷的目标,展现了司法的高效与温情。
2025年7月,在申请人焦某某与被执行人高某某的两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高某某认为原审判决存在错误,便对这两起案件均申请了再审。
在再审审查阶段,双方陷入激烈争执。高某某坚持认为焦某某在审判时提供的证据存在问题,导致案件认定事实有误,必须进入再审审查程序;而焦某某则认为高某某早已超过再审审查期限,其行为属于恶意提起再审以阻却执行,坚决不同意进入再审审查程序。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主管立案部门的副院长吴晓利敏锐地察觉到,双方的争议核心在于抵顶房屋与车辆的价款有无核减,根源是账目没有核算清楚。加之双方往来账目繁多,多起纠纷相互交织,彼此早已失去信赖基础,不愿再次核对账目,这才导致高某某提起再审。
办案人员在翻阅所有原始卷宗、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后,充分发挥调解专长,将“法理与情理相融合”,逐一疏导双方。他们明确告知双方,对账是快速解决纠纷的唯一捷径,诉讼拉锯战只会耗费双方的人力物力,毫无益处。在缓和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后,办案人员趁热打铁,引导双方对所有往来账目进行拉网式梳理。对于核对过程中焦某某提出的异议问题,办案人员让其从银行调取流水,以便下午继续核对。
最终,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历时6个小时,所有往来账目得以厘清。然而,账目核算清楚后,双方在付款金额上又起争议。焦某某认为高某某应支付30万元,而高某某仅愿支付23万元。针对这一新的分歧,办案人员先是从双方诉求、现有证据、经济情况、诉讼成本等多方面分析利弊,随后又从双方相识多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角度,唤起彼此对友情的珍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方案,高某某向焦某某支付26万元。
当天下午,双方前往执行部门办理了和解手续,高某某随即撤回了已提交的两起再审申请和信访材料。至此,四起案件成功化解。
“人民群众来到法院,不是为了走程序得到一纸判决,而是希望矛盾纠纷得到实际解决。”吴晓利表示。通过此次案件的化解,希望能为所有法官提供调解思路,引导大家加强再审、执行调解,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修复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讯员 李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