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直通一线
路通了!宁夏老乡的日子“跑”起来了——听亲历者说变化
2025-09-17 14:51:03   
2025-09-17 14:51:03    来源:宁夏新闻网

  “十四五”时期,宁夏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了解宁夏农村公路管理现状,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多位亲历者面对面,探寻农村公路的变化与成就……

  阡陌织锦绣,一路向振兴

  六盘山下红旗展,黄河岸边稻花香,贺兰山下余晖暖。在宁夏的山川之间,一条条农村公路如脉络延展,串联起田野的生机、村落的烟火与百姓的期盼。“以前走亲戚得绕两道沟,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骑上三轮车二十分钟就到了!”西吉县村民火发财的话,道出了老乡们的共同心声。农村公路的变化,不只是数字的叠加,更是乡土变迁的鲜活注脚——以路为镜,照见乡村变迁的足迹;以路为弦,奏响振兴发展的乐章;以路为笔,绘就塞上江南的新图景。

  脚下的路,连着家与远方

  “以前我上学走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得让姐姐背;现在柏油路平平整整,我骑个车车就能送娃,到底是方便了!”清晨的原州区马家洼子,刘奶奶站在路口望着孙子的背影,话里全是路带来的方便。清晨,载着孩童的电动车驶过村口,车铃清脆;午后,装满枸杞、西瓜的农用车驶向集镇,轮胎碾过路面的声响里,是丰收的期待;傍晚,走亲访友的乡亲踏着余晖归来,笑语洒满归途。上下学、农忙和探亲访友构成最鲜活的农村公路使用场景。农村公路,早已不是乡村简单的位移载体,而是滋养乡土肌理的“生机脉络”。

  路进一寸,发展进一尺

  秋收时节的吴忠叶盛镇,种粮大户沈跃成开着新购买的大型收割机正在和运港菜的货车会车,“以前收稻子都是小机械,去年路修宽了,买了辆大型收割机,就是怕路上堵别人的道么。”沈师傅撩起衣襟一边擦着汗一边腼腆地说着自己“幸福的烦恼”。从“有路走”到“走得畅”,这是乡村发展必经的“成长阵痛”。正如西夏区交通运输局干部崔丹所说:“老乡们现在不仅要路通,更要路宽、路稳,这说明农村的产业和生活水平真的提上来了。”

  管理创新,要聚起众人之力

  起初,“路长制”公示牌前,村民想知道“责任咋落地”;专业养护队伍少,老乡们盼着“有人能把路管好”。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策“搭台”,更需要群众“唱戏”。那些徘徊在“路长制”公示牌前欲言又止的身影,那些因专业养护队伍缺位而日渐斑驳的路面,都在叩问管理创新的突破口。老乡们雨季蹚水的胶靴印,是凌晨运菜车颠簸洒落的露水,更是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需要补上的“必修课”。这不仅是诉求,更是乡土社会对现代治理的呼唤。路不仅需要建设的热忱,还要有规划的贴心,更呼唤守护的恒心。

  匠心养路,让柏油路亮过胡麻油

  “柏油路铺得比胡麻油还亮堂!”西吉县将台堡村民的这句话,和近八成的农村公路规划满意度支持率对上了。咋实现?公路管理中心干部刘刚说得明白:农村公路养护得建“田间课堂”——让公路养护技艺像芹菜种植、枸杞嫁接一样,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本事,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

  以共治护路,让共治点亮万家灯火

  如今,短视频成了新的“村口大喇叭”,扫码报修成了“连心桥”,管理的边界正慢慢消融:老党员带头清路肩杂草,返乡青年用手机拍下路面污染发村务群,短视频、二维码成了最方便的报修工具。“人人养路,路养人人”的新乡约,正在宁夏大地慢慢写就。

  路不仅是通道,更是生活的延伸

  彭阳县小岔乡的杨淑琴算过一笔账:“以前去县城赶集,坐农用三轮车得两个小时,现在通了班车,四十分钟就到,还能捎带把红梅杏卖了。”村民盼着“多通几班客车”,这背后是对“城乡等值生活”的向往。未来的农村公路,不能只讲速度,更得有温度。就像正在建的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设想的:路边设观景台,能停下看贺兰山的星空;建休憩驿站,飘着八宝茶的香气;“葡萄美酒夜光杯”串起农家乐、采摘园,让农村公路变成“乡村旅游线”。“外地人来咱这旅游,转六盘山、吃暖锅子,交通方便了,就能靠好风景挣钱。”隆德县沙塘镇的农家乐老板张家集,眼里满是期待。既能跟上发展的快节奏,又能安放乡愁的慢时光,服务升级的路,才是大伙儿和游客想要的归宿。

  智慧赋能,让老路焕发新活力

  在5G基站与古老烽火台共存的土地上,智能监测设备成了“新驿使”。备战养护技能大赛的刘工说:“以前养护站巡路得跑大半天,以后无人机飞一圈,哪里塌了、哪里积水,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刘工一边学习着无人机使用,一边补充:“我们在重点路段装了GNSS位移监测和可视化系统,下雨能预警滑塌,冬天能监测结冰,应急反应速度提升不少。”当无人机巡路与驴车运货并行不悖,灾害防治预警化作数字长歌,传统与现代正融合交响,宁夏农村公路正在奏响“智慧交通”的新乐章。

  长路当歌,共赴山海

  从秦渠汉坝的古驿道,到如今纵横交错的农村路网,无论是黄土高原的山沟沟,还是黄河两岸的河套平原,宁夏人对“路”的追求从未停歇。今天的农村公路,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纪念碑”,更是乡村振兴的“起跑线”。宁夏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路标,用担当筑牢每一寸路基,用创新擦亮每一段路面,让条条康庄道,都成为塞上江南奔向共同富裕的“黄金线”,让公路长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越唱越响!(通讯员 潘开浩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