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直通一线
从画布到瓷面——一位画家的非遗传承蝶变之路
2025-09-25 09:26:38   
2025-09-25 09:26:38    来源: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推开陶瓷彩绘展览馆大门,古朴工业风建筑与精致陶瓷艺术交融。馆内数百件作品釉色温润、笔触细腻,诉说着非遗传承故事,而这背后是倾注半生心血的传承人陈刚刚。

  陈刚刚原是石嘴山小有名气的画家,拥有工作室,每日与画布、颜料为伴,创作了众多承载艺术追求的作品。30岁时,一次偶然接触让他迷上陶瓷彩绘,色彩与瓷质结合的独特质感,以及窑火烧制的未知艺术效果,让他找到了新目标。为全身心投入,他毅然解散了苦心经营的工作室。尽管放弃熟悉的绘画事业投身陌生领域充满未知与风险,但他称“能感受到陶瓷彩绘的魅力,像无形的力量在召唤”。转型异常艰难,陶瓷彩绘不仅需要绘画技巧,还得掌握烧制等复杂工艺,从瓷土选择到入窑烧制,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起初作品常出瑕疵,他白天反复试验,晚上查阅资料,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终于掌握精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走进陈刚刚的陶瓷彩绘展览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展品令人目不暇接。馆内展品融入大量宁夏元素:枸杞红饱满艳丽,与书法结合更添文化韵味;贺兰山色彩深邃,笔触勾勒出山脉雄浑,让人似感山间清风;黄河水等元素既展地域特色,又显非遗技艺创新。陈刚刚说:“我们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融合,希望更多人了解、喜爱这门技艺。”

陈刚刚陶瓷彩绘作品  白琴摄

  为让更多人知晓陶瓷彩绘,陈刚刚定期举办体验课,吸引游客和居民参与。他耐心讲解历史、工艺,手把手教绘制简单图案。许多孩子因此产生浓厚兴趣,家长也认为活动有意义,能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动手能力,让非遗在孩子心中扎根。“每件陶瓷都是文化符号,要让它们走出宁夏,走向世界。”陈刚刚坚定地说。

  谈及未来,他满怀憧憬,计划在展览馆旁加建“大‘洗’美术馆”,“洗”取自洗煤厂遗址名,又谐音“喜”。未来美术馆将展示陶瓷作品、举办艺术展和文化讲座、邀请艺术家相互交流,与展览馆联动打造集参观、体验、学习、购物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还计划开发文创产品,线上线下结合拓宽产业渠道,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活力。

  从画布到瓷面,陈刚刚完成艺术转身。在他和团队努力下,陶瓷彩绘这一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他也将继续坚定传承之路。未来,相信在他和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陶瓷彩绘也将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卓越新闻人才班陈文杰 宁夏文化馆魏兴乐)

【编辑】:韩太召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