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法院新营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1+1+3”固原实践,立足基层前沿,创新运用“调解优先、场景化解、多元联动”工作法,将司法服务精准送达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服务到心坎”,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近期,该庭成功调处三起典型民生纠纷,展现了“塞上枫桥”实践的基层活力。
劳务致伤索赔难,“靶向调解”促当场履行
乔某、苏某合伙承包建房工程期间,雇佣的杨某因架板断裂坠落致九级伤残。赔偿协商陷入僵局后,杨某诉至法庭,索赔12万余元。法官紧扣当事人“盼快赔、怕耗时”诉求,实施四轮“靶向调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晰责任,核算损失明细,消除程序顾虑,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乔某、苏某当场支付7.7万元赔偿款,法庭同步完成司法确认。该案实现“零庭审、快履行”,显著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
种子不发芽农时紧,“田间调解”定分止争
2025年春,农户谢某购买的玉米种子大面积未发芽,春耕在即,与农资店协商无果后诉至法庭。法官立即启动“场景化调解”,联合农业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确认种子发芽率远低于国家标准,排除气候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现场释法,农资店最终同意赔偿2500元损失。此次调解将法庭搬到地头,以专业勘查促快速解纷,保住了农户的生产生计。
水管破裂房屋损,“联动调解”溯源治本
村民马某因公共自来水管道破裂导致房屋受损,多次协商未果后提起诉讼。法庭依托“枫桥式法庭”联动机制,会同综治中心、专业维修人员现场勘查,明确自来水公司维护责任。经联合调解,公司同意赔偿7000元,并同步修复管道、优化铺设路线,从根本上预防纠纷再生。此举凸显了司法与基层治理的高效协同,实现“案结事了”与“源头治理”双赢。
截至目前,新营法庭通过深化“塞上枫桥”实践,已成功就地化解民生纠纷86件,调撤率达72%,审理周期平均缩短9天。下一步,法庭将继续优化“靶向+场景+联动”调解模式,丰富“1+1+3”机制内涵,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新营经验”。(通讯员 杨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