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一群鹅,一年四季,围着曾经荒芜的沼泽地忙碌“打转”,“鹅司令”吴永华夫妇“拓荒”淘金,蹚出一条水禽养殖增收路。
走进位于头闸镇邵家桥村的鹏华养殖专业合作社,鹅叫声此起彼伏。数百只大三花鹅在冰面上,时而一字排开,时而聚集“嬉戏”。
上午11时,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吴永华开始给鹅“分发”精心搭配的“自助餐”,粗细结合,营养全面。除了稻子、碎玉米、草籽等,去年,吴永华还尝试着更新了“配方”。
鹏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永华介绍:我们给鹅喂菌草吃,这种辅料是从福建引进的,它的蛋白含量最低在12%,高的在18%左右,产下的蛋营养价值也高。
在鹅享用午餐的同时,妻子王爱珍也抓紧时间完成每天的“必修任务”——捡鹅蛋。
王爱珍边捡鹅蛋,边和记者算起账来。她告诉记者,去年,养了6000只鹅,大部分已销售出去,只留下近500只母鹅产蛋。每年12月到次年6月是产蛋期,按照这两天的市场价,一个鹅蛋8元钱,每天仅这一项就可收入1000多元。
王爱珍介绍,现在一天能捡130多个鹅蛋,每只鹅隔一天下一个蛋,当天的鹅蛋都会卖光。
吃饱喝足的大白鹅们,在冰面上迈开红掌,左摇右摆,悠闲踱步,憨态可掬,与雪后的冰面、褐色的芦苇相映成趣,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映入眼帘。
可十年前,这里还是120余亩荒芜的沼泽地。2012年返乡创业的吴永华,瞅准了“商机”,承包了这片沼泽地,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平田、整地、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但效益有限。2016年起,吴永华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搭起了鹅棚、建起了晒场,干起了水禽养殖,因原生态的环境和精心的饲养,受到消费者青睐,年均利润近20万元。
吴永华说:“一只小鹅苗,能卖28到30块钱。200天的鹅,属于大老鹅,这种鹅市场上很吃香,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每斤14到15元,利润都挺不错的。”
曾经的一片“荒凉”,发展成了热火朝天的产业。“鹅司令”吴永华的拓荒之路也越走越宽阔,今年,他准备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计划养殖1.2万-1.5万只肉鹅。
吴永华介绍,准备4月份上2批鹅苗,第一批客户已经预订了,第二批自己养,用于留种、保种。
白铠甲、红顶翎,昂曲颈、向天歌,红红火火的养殖产业吹响了“鹅司令”拓荒路上的嘹亮号角。(记者:司冰心 段波)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