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探索实施“三零”种植技术,让设施瓜菜提质增效,助推农副产品走向高端消费市场。
千里沙漠变绿洲,硕果盈枝“丰”里笑。近日,陶乐镇万亩沙漠瓜菜种植园区迎来丰收季。一排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镶嵌在沙漠之间。大棚里,彩椒、茄子、豇豆、“拇指”黄瓜等长势喜人。错茬种植的菜苗也在拔节生长。采摘工人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平罗县“技术为王”,应用“三零”新技术的丰硕成果。
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张志明介绍道:“蔬菜‘三零’技术就是不施化肥、不施农药、不施化学调节剂,主要通过使用腐熟的有机肥、生物质肥、生物菌肥、生物菌剂以及天然的矿物质元素来达到蔬菜生长的需要。”
不施化肥、不施农药、不施化学调节剂。这些瓜菜怎样汲取营养?有了病虫害怎么办?张志明说:“咱们使用的有机肥,包括牛粪、羊粪、鸡粪等,还有豆粕、油粕等,这些通过发酵以后,用它发酵这个液体进行滴灌,还有就是使用一些蛋白质肥料、腐殖酸类肥料、生物菌剂、生物性肥料,以此汲取营养。至于它的防病来说,主要使用的是一些生物性、微生物性农药,还有就是用一些昆虫,以虫防虫,以病防病。”
平罗县“三零”瓜菜采用订单种植,与高端市场相连接,实现“物有所值”。张志明说:“像咱们这个基地,种植了黄瓜、豇豆、辣椒、茄子等,一般豇豆价格每斤5元—6元,辣椒价格就在6元—7元,茄子在4元—5元,黄瓜也在6元左右,这种蔬菜的种植是满足一些高端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所以‘三零’技术也是一种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一种种植模式。”
近年来,平罗县以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等为突破口,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与推广,提升蔬菜产品质量;构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园,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做大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实现产业有优势,品种渐丰富,企业有盼头。同时,引导农民转观念、调结构,平罗县瓜菜种有定向、销有方向,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从只种粮食不种菜,到又种瓜果又种菜,从一年一茬到蔬菜不断茬、瓜果四季香,平罗县设施蔬菜“棚”勃发展,不断“蔬”写新图景,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美好“丰”景。(记者 王燕 段波 实习生 何鑫)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