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罗县黄渠桥镇惠北村的田野上,一台台“铁牛”农机轰鸣往来,翻耕着土地,也牵引着村集体经济的强劲脉搏。

这道充满生机的风景线,源于一次迫切的转型。此前,资源瓶颈如何突破、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现实难题。村里养殖户多、玉米种植面积广,但传统耕作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村民增收步履维艰。破题之举,从整合资源、借力“铁牛”开始。
“以前一到耕收季节就发愁,找机器难、价格高,还总担心耽误农时。现在好了,合作社的农机随叫随到,价格比外面便宜,一年能省下不少钱!”谈起村里的农机合作社,惠北村村民语气中满是赞许。
村党支部书记、农机服务站负责人代兵深知农业机械化的力量。在他的推动下,村集体投入资金,购置了拖拉机、平地仪、旋耕耙、深松犁、打包机等各类农机具15台(套),正式成立农机服务站。合作社首先聚焦“对内服务”,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全村6500多亩农田提供从深耕到收获的“一条龙”托管服务。
一笔账算下来,成效清晰:这项服务为每户村民年均节省农业支出约1500元。“生产成本降下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代兵说。不仅如此,村集体还积极牵线搭桥,引入“企业+农户+村集体”的玉米制种模式。村“两委”班子成员运用“板凳工作法”,深入农户家中动员解释,成功打造了600亩玉米制种园区,带动55户农户实现亩均增收近1500元。农机服务,如同一个关键支点,不仅撬动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更激活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
在充分保障本村需求后,惠北村合作社没有止步。他们敏锐地看向周边乡镇更为广阔的农机作业市场。一支由6名持证农机手组成的专业服务队随即成立,赵万兵、代正文、闫利平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成为队伍骨干。这几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铁牛骑士”的农机手,技术过硬,熟知不同地块的“脾气”,从春耕深松到秋收秸秆打包,样样精通。“崇岗镇那500亩深松作业,我们3天就干完了,要是靠人工,得忙活多久?我们的效率提升了50倍!”农机手赵万兵的话语中带着自豪。他们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今年订单量较去年增长了40%。凭借标准化作业和及时响应,这支服务队赢得了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
效益是实实在在的。截至目前,对外作业总收入已达60万元,扣除各项成本,为村集体贡献了38万元的净收益。这笔钱,全额进入了村集体经济账户,成为农机设备更新、服务范围拓展的源头“活水”,持续为村集体经济的“雪球”滚动注入强劲动能。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最终目的是要让村民共享成果,集体经营性净收益,全部分发到1197户村民手中,让98%的村民直接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捏着崭新的百元钞票,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对合作社模式最好的肯定。并且随着集体经济积累的增加,村里将更多收益投向民生关切处:修建文化广场、改善田间道路……一桩桩、一件件,都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从“购置农机破难题”到“双轨运营增收益”,再到“成果反哺惠民生”,惠北村以农机服务为小切口,成功转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的“大格局”,一条“强村”与“富民”良性互动、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愈发清晰。
站在新的起点,代兵的信心更足:“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产业链条,让‘铁牛’跑得更欢实,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让乡亲们的生活更有奔头!”(记者 姚路路)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