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今日平罗
平罗县: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筑梦人”队伍
2020-09-10 10:43:18   来源:石嘴山日报

001.jpg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

  近年来,平罗县教育体育局牢牢抓住“教育”关键和“人才”核心,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铸师德、强师能,针对教师“引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的突出问题,强化教师“引、育、管、用”,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党建引领让党员教师担当作为

  平罗县教体局聚焦“守初心、担使命,抓转型、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习教育,筑牢信念之基。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读书班学习”、专题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方式切实做到以理论塑造思想、以思想引领行动,促使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进一步深化细化党员“评星定格”工作,按照“四个合格”的标准,认真落实“一诺双评三挂钩”工作内容,建立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长效机制。组织党员以疫情防控、“五城联创”、助教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发展、爱心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先锋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平罗县教体局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紧急召集200余名系统内党员干部分赴全县各社区防控监测点值守,组织全县中小学64名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开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遴选9名教体系统一级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充实至县心理慰藉和情绪疏导志愿服务队。精心遴选100名名师和骨干教师加班加点,反复打磨180节精品课,专门录制24节音体美课程,为全县35所学校的3万余名学生提供了“宅”家学习的充实养分。

  科学施策让乡村教师留住干好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一支素质过硬、稳定性高的乡村教师队伍必不可少。为了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平罗县科学施策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2009年,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列入民生计划,为乡村教师按月发放交通补贴。

  2014年起,此类政策更是接连出台,乡镇教师可享受生活补贴、乡镇工作补贴。

  同年,在执行评优、职称评定优先考虑乡村教师等政策的同时,专门设立教师职称特设岗位,在农村执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如果一时评不上职称,可优先享受相应职称待遇等。

  2020年,随着乡镇补贴的上涨,平罗县乡村教师月收入普遍比城市教师高出940元到1980元,乡村教师的收入优势让城里教师颇为羡慕。

  “在乡村学校执教的这三年,除了收入上的优势,通过与乡村老师的交流学习,我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将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学习历程。”刚刚返回县城学校工作的平罗县城关回小英语教师王景娴说。

  3年前,王景娴轮岗到离县城30公里的灵沙中心学校执教。3年来,她扎根农村教育沃土,凭着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学校开展的“送教上门”活动中,王景娴踊跃报名参加,放学后上门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两个小时的课外辅导,为留守儿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灵沙中心学校25名教师承担着西灵村、统一村、先锋村、田家村、胜利村5个村的180名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这些孩子有70%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学生,对英语知识接受能力整体偏低。近年来,平罗县教体局连续选派具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该校轮岗执教,缓解了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过去,学校每年都有新的老师分下来,同时也会有老师离开,现在乡村教师的待遇逐年提高,还有轮岗教师支援,分配下来的老师也不会想办法离开了,城里的老师也愿意过来交流学习,我们的教师素质和城里学校不分上下,教学质量肯定也随之提高。”灵沙中心学校校长俞炳山说。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副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9人,二级教师6人,骨干教师12人。

  “随着乡村教师待遇提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缩小,申请到城里工作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少,相反,主动要求去农村学校执教的教师越来越多。”平罗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平罗县采取“1+1”的方式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每学年选派50-60名县城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轮岗交流,其中,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选派教师的20%。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相应数量的农村教师到县城任教,通过双向轮岗交流,充分发挥县城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平罗县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本着“择优聘用、宁缺毋滥”的原则逐年补充教师,把师范类院校毕业、真正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选拔到教师队伍中。近5年,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事业编制招聘、公费师范生签约、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多渠道补充新教师403名,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教师平均年龄由48.6岁下降到43.2岁。同时,把好教学改革关,借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实施了“思维导图撬动课堂变革”教育局长突破项目、小学英语“双师课堂”智慧教育项目、城乡合作体“在线课堂”、初中“洋葱数学”智慧课堂,试点学校平罗四中、城关第八小学北师大“精准教研”项目,平罗回民高级中学、红瑞燕宝小学等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改革,力促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进步,学校优质发展。

  搭建平台助力教师成长发展

  踏着初秋的气息,新的学期如期而至,平罗中学高一年级主任曹建敏也迎来他从教的第30个年头。

  “学校和学生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我们爱护一个孩子,就是在帮助一个家庭,改变一个家庭将来的命运,当我教的学生成才了,我看到他的家庭幸福了,我们当老师的也就快乐了!”曹建敏说。

  30年来,曹建敏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用“春风化雨”般的爱精心培育着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们思想上的领路人,成长历程上的铺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曹建敏个人多次荣获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模范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和2018年,他连续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近年来,平罗县坚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核心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力度;实施优秀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及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高尚精神;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和师德师风评议制度,将教师的工作作风、师德表现、教学质量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晋级紧密结合,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

  每年明确义教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县财政每年足额拨付培训经费200万元,切实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安排400万元作为中高考奖励资金,表彰奖励中高考成绩突出教师。

  通过实施“三名”培养工程,遴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市县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对象68名,通过“自我研修反思、网络研修、国培计划研修、区内外培训、市县校级培训”等形式,逐步打造一批“懂教学、会管理、教学有方、育人有策”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队伍,辐射带动全县教师队伍整体上台阶。

  实施教师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培训,全县受益教师每年达2000多人次。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县财政安排近200万元对全县936名各级骨干教师实行津贴补助,每年新增50万元,建立健全区、市、县相互衔接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分级核定培养比例,建立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补贴发放标准。

  实施“青蓝工程”,发挥“名师结对”和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共同提高各层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字,折射出平罗县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平罗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以高目标、高标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凝聚和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平罗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雍珍善说。(记者 苟永霖 周丽华 文/图)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