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俯瞰平罗县崇岗镇常青村一幅乡村振兴图景。记者 赖盛龙 摄
8月中旬,平罗县崇岗镇常青村的红树莓迎来了盛果期。红树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娇艳欲滴的红树莓挂满枝头,给这座贺兰山下的村庄增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
“你瞅瞅,这树莓树上的果子真多呀,像是挂满了红灯笼。”正在采摘的村民孙学荣望着眼前红艳艳的红树莓果子欣喜不已。她说,眼下正是红树莓大量成熟的时期,几乎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到地里采摘、品尝红树莓。周末人多的时候,村集体一天就有几千元的进账。
“红树莓不容易保鲜和储存,除了游客采摘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由我们村民采摘后送到冷库,然后制成红树莓酒、红树莓原浆。”常青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宏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2017年,周永宏外出考察后决定引进红树莓种植,搞特色产业。他组织带动15户党员群众流转村集体土地,规模化种植红树莓300亩,每亩实现增收1.2万元以上,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健全产业链,常青村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建成3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购置真空冻干机、低温真空打粉机等设备,发展红树莓深加工产业,红树莓原浆、冻干粉、果酱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形成了集红树莓种植、加工、销售及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
眼前的好风景远不止红树莓特色产业。记者沿着蜿蜒的石头路走进常青村看到,数百米长的贺兰山岩画特色文化墙韵味十足,道路两旁碧树成荫,绿树环绕中的农家小院整洁温馨。一处开满格桑花的别致小院里,几位年轻人正在凉亭里纳凉聊天。
“这里是我们最新打造的民宿。游客来了,白天采摘红树莓,晚上烧烤、搞活动都可以。”周永宏说,平罗县纳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后,常青村花费几十万元将农户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拓宽了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越做越强,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2023年,常青村接待游客1.8万人次,红树莓产业带来收入超5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五六十人,人均增收1.2万余元。
落好“关键一子”带动“满盘皆活”,红树莓特色产业为常青村乡村振兴推开了一扇门。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力量壮大。与此同时,常青村第一产业的发展也朝着“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的路子迈进新时代。
从无人机拍摄的镜头可以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间,有两颗“绿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这是我们村新建成的两座水库。”周永宏解释,今年常青村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项目,流转农户土地6000余亩,加上一部分原有沟渠路复垦新增耕地,总计7001亩土地变成了“一块田”。
通过新建水库、泵房和智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让种地这件事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后,交由专业的农业公司,管理这7001亩地只需要5个人。”周永宏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项目后,更多的农户从农事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促进了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
“未来,我们将紧扣红树莓特色产业,加大与旅游企业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周永宏说。
透过无人机的镜头,从空中俯瞰常青村,蓝天、碧水、贺兰山色彩分明、交相辉映,果园、农田、民宿错落有致,尽显田园风光。一幅红树莓占据“C位”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此绘就。(记者 朱凤玲 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