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秦腔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艳在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上献唱。
戏迷成了主角。
百姓戏曲大集走进贺兰县金贵大集。
专业演员一对一指导。
妆扮起来。
海选出来的戏迷。
百姓戏曲大集来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1月22日,西塔剧院迎来了20多位特殊的戏迷,为他们量身录制的戏曲节目,将在今年春节期间登录宁夏卫视频道。
去年12月底,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秦腔剧院)启动“2025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海选活动,在石嘴山平罗县、大武口区,中卫海原县、银川贺兰县,从数百位戏迷中海选出近60位,与专业演员同台表演,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营造出浓厚的“宁夏年味”。
从看客到主角
人人有绝活 登上舞台他们就是“戏中人”
“这才是世态炎凉,人生坎坷,富贵尽,好似过眼烟云……”
化好妆,穿上戏服,台步摇曳起来,张小红觉得,这段她最喜欢的《锁麟囊》唱词,一下子就活了。此刻,她就是戏里的薛湘灵。
1月22日,在西塔剧院录制节目的张小红心潮澎湃,因为她要上电视了。短短7分17秒的表演,却是对她六七年来执着于学习秦腔的最大奖励。
张小红在平罗县城经营一家小吃店,从海选中脱颖而出后,1月14日,在平罗县西区文化广场,她走上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的舞台,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戏。
和她一起参加节目录制的,还有平罗县高仁乡东沙村的蔡荣杰和高仁乡八顷村的樊兵胜。
蔡荣杰在现代戏《祝福》中饰演“贺老六”,闲时喜欢在快手上直播唱戏,粉丝有好几千人。他还参加了平罗的一个戏曲班子,平时在平罗县城东门桥头唱戏,有时也会专门赶到银川唱。
樊兵胜是“丑角”,身段特别好。1月14日,演到尽兴时,他给大家来了段即兴表演,先连着踢了几个高抬腿,又是几个空翻,最后一个倒立,精彩的表演引得票友连连叫好。除了丑角,他还唱花脸,平时在村里种地养牛,闲暇时参加各种演出活动。
参加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的戏迷有近60位,是从几百人中海选胜出的。从台下观戏到台上演戏,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戏曲爱好者,因为执着于一份热爱,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1月15日下午,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来到海原县,海选出的12位草根“明星”依次登台。
当日凌晨5时许,海原县三河镇的米洁就从村里出发了,她要早早赶到海原县文化馆化妆。米洁去年跟嫂子王玉琴学会了秦腔《杀庙》,一下子就唱上了瘾。她在手机上边听边学,锄地时听,收拾房间时也听。“我本来没什么自信,但指导老师说我表现得还不错,就想好好展示自己。”米洁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1月17日,在贺兰县金贵堡老街南院,53岁的张蕊琴表演完秦腔《急子回国》选段,意犹未尽地走下台,不想遇到了想与她合影的“粉丝”。“以前我只在村里的戏台上演出过,这次能登上百姓戏曲大集的舞台,有这么多观众听我唱戏,太开心了。”
在舞台上表演的人绽放光彩,在海选中落选的人也有所收获。
2024年12月27日,王学英专门从银川赶到平罗,和妹妹一起参加海选。“前几年,我忙于做生意,没有太多时间学习秦腔。现在终于能重拾爱好,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能走上海选的舞台,就很开心了。”
“角儿”炼成不易
不为唱而唱,专业演员一对一悉心指导
“在银川结束培训那天,我和老师说不想回去了,还想再多学几天。”1月15日,在海原县文化馆,张爱华一边化妆一边“委屈”地说。
张爱华的父亲是位秦腔演员,她十几岁时曾在海原县专业剧团做学员,耳濡目染爱上了唱秦腔。小时候,父母下地干活,她就用窗帘、枕巾、门帘把自己装扮成戏里的“角儿”,让弟弟妹妹拿着木棍敲打脸盆为她伴奏。后来,她跟着碟片自学秦腔。2020年,又注册了一家秦腔演艺公司,召集了十几位农民秦腔爱好者,经常带着他们演出。
“希望还有机会跟着老师学习。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很有收获。”张爱华说。
为了能让海选出来的戏曲爱好者有最佳表现,宁夏秦腔剧院特意安排了专业演员给他们上提升课,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张小红的老师是秦腔演员黄瑞妮。“黄老师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她指导我如何亮相,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我之前就是为了唱而唱,根本没注意过这些。”
1月17日,贺兰县秦腔爱好者牛志珍上台前还不忘与老师鱼亮切磋细节。她在快手上注册了“秦之梦”账号,经常在线直播唱戏,目前已有1万多名粉丝。“你的转身动作再练练。”鱼亮边说边示范,“注意脚步的移动,身子挺直,要与身体的转动同步。”牛志珍紧随其后,琢磨体会,逐渐找到了感觉。
1月18日,在大武口区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上,袁雪霞的秦腔《庵堂认母》选段一下子俘获了宁夏秦腔剧院副院长潘彩虹的心。“她表演得非常到位。和指导老师学习时也很认真,一有时间就练。经过排练,这些戏迷在舞台上的发挥比平时要好很多。”
舞台上,除了来自民间的“草根”戏迷,还有宁夏秦腔剧院的专业演员助阵。“以往我们是来送戏的,这次我们是来捧场的,角儿是咱们的老百姓。百姓戏曲大集不仅仅是秦腔的节日,也是戏剧的盛宴。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能让观众欣赏到各种戏剧的魅力。”宁夏秦腔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艳说。
戏曲搭台特产热卖
推荐官直播 让更多人认识宁夏好东西
“我们黄渠桥的糖麻丫、爆炒羊羔肉、扁豆凉粉、老豆腐,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些年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体系,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1月14日,在平罗县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活动现场,推荐官通过直播,为网友介绍平罗的美食和民俗。各种特色美食散发着热气和香味,酝酿出浓浓的年味。
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海原站的地点选在了海原县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门口,来往的人们为一声声唱腔驻足。现场,海原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搭起了展台,西安镇的苦荞系列产品、贾塘乡的黄米等本地特产整齐摆放。该中心电商部工作人员田垚正在为自家的产品“喊麦”:“快来看看!这些都是村里工厂直营直销的产品!”
1月17日,在贺兰县金贵大集,采购年货的人们熙熙攘攘。百姓戏曲大集上的锣鼓声、吼唱声,飘荡在整条街道上空,与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笑声交织成一片,把赶大集唱大戏的节日氛围,推向一波高潮。
“通过迎新春百姓戏曲大集,不仅仅是为老百姓唱戏,还希望借此机会,助推各地年货热卖,让更多的人认识宁夏的好东西,让更多网友了解首个‘非遗年’中的‘宁夏年味’!”侯艳说。(记者 倪会智 赵锐/文 见习记者 李芮 杨凯 王强 马霄鹏/图)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