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平罗县渠口乡红阳村16栋蔬菜大棚里,辣椒、西红柿、甜瓜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片下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杨国菊正忙碌地除草、浇水,她告诉记者:“我们村种的菜,一部分卖给周边150户村民,一部分向平罗周边和银川客商出售,前几天刚卖了2.5万元辣椒和西红柿。”自从去年村上建了大棚后,杨国菊再也不用跑到外地打工了,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3000元。
红阳村大棚中新鲜的西红柿。
2024年,红阳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争取项目资金,建起十几栋轻型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种植特色果蔬,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今年,村上种了1棚辣椒、2棚普罗旺斯西红柿、4棚甜瓜和香瓜、5棚西葫芦,35户脱贫户每户务工增收2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芳说,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将增收60万元。
红阳村西红柿成为富民产业。
近年来,平罗县紧扣乡村全面振兴主线,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资源盘活、文旅融合等多种发展方式,进一步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推动“强村”与“富民”有机融合。红崖子乡红翔新村通过盘活利用方式,积极引进平罗源耀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投资586万元,建成占地137亩的46栋菌棚。“我们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增加种植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吸收带动20多名村民长期进厂务工。”该合作社负责人陈乐海说,今年40万棒香菇总产值预计在200多万元。红翔新村村民王彩霞在该基地务工7个月收入2万元,她很满意这份工作:“在这里能学到不少新技能。老板对我们很关心,我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
红崖子乡菌菇产业蓬勃发展。
红崖子乡菌菇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如今,平罗县持续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第一引擎”,推进盘活资源、抱团发展、联农带农模式,不断探索村企联建、电商联带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激发农业“接二连三”活力,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去年,该县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共计8330.4万元。今年3月,头闸镇永惠村立足本村种植饲草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自筹资金160余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加工储备棚,成立头闸镇惠盈饲草颗粒加工专业合作社。“年加工饲草颗粒可以达到500吨,可实现经营收入105万元,纯收入达10万元。可以推动全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2.3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马伏财说。(宁夏日报记者 姬禹 文/图/视频)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