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今日平罗
平罗县:“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
   来源:石嘴山日报

  氰胺产业是平罗县的重点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今年以来,平罗县坚持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科学谋篇布局,坚持项目牵引,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产业基础。今年一季度,平罗县氰胺产业产值21.5亿元,同比增长23.3%。

  近日,走进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更新企业各项生产数据,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各车间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就在不久前,这家扎根我市18年的企业被正式认定为自治区氰胺产业链“链主”企业。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我们靠的是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自安说。在氰胺行业探索前行的18年里,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深耕氰胺产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变革等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一体化布局及产业升级,全力构建氰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打造以氰胺及下游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2年,石灰氮车间由原来的40台设备扩增至60台,高起点建设年产1.5万吨双氰胺二车间,使单条生产线产能突破了行业领先水平,双氰胺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

  2014年,成立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实施氰胺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产品链由单一的石灰氮双氰胺向硝酸胍、硝基胍、咪唑烷等下游延伸;

  2017年,组织实施氰胺下游产品深加工二期项目建设,噁二嗪产品当年3月开工建设,年底达标投产;

  2025年,公司开发的硝酸胍、硝基胍连续管式反应工艺顺利通过国内首次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并在年产10.2万吨氰胺下游胍基类产品建设项目中实施转化。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贝利特化学在产业链建设的征程中不断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让氰胺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氰胺行业的标杆企业。

  如今,该公司运营6个全资子公司、4个生产厂区共16条生产线,生产的双氰胺及其氰胺下游产品氰基胍、硝酸胍、硝基胍、咪唑烷等20多种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印染、环保、电子、航天等多个领域。

  “我们持续拓展产品链布局,形成丰富的产品组合,产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向精细、单一向集约、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不断实现产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顾自安说,公司正有序推进氰胺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产业链延伸布局和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以持续提升氰胺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优势。

  这种对产业链的“执念”渗透在贝利特化学的每个发展环节。

  在公司检测中心,一台价值百万的液相色谱仪正在对产品的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人员禹建芳紧盯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图表,仔细分析着实验结果,确保每一项检测结果精准无误。“我们根据赛默飞液相色谱仪对产品进行含量以及杂质测定,研发人员再据此调整实验方法,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单耗的目的。”禹建芳说。

  近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氰胺产业新技术研发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先后承担了30多项自治区及行业的重点攻关课题,累计申报60多项专利、8项行业团体标准,为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提供了力量。与此同时,公司在氰胺合成“三废”治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石灰氮制备新工艺技术研发、氰胺产品连续清洁生产、精细化工废气处理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并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和绿色化学新材料制造相融合的发展路径,实现了氰胺化学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县域兴。近年来,平罗县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精心培育本土“链主”企业,打造本地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产业规划、项目引进、资源配置、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县氰胺产业现有规上企业11家,2024年完成产值80.7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8.7%。目前,该县已形成以电石——石灰氮——双氰胺/单氰胺——胍盐——下游、电石-PVA为发展方向的电石氰胺产业链。全县现有电石炉36台,总产能211.8万吨,双氰胺产能14.4万吨,占全国51.6%,占全球48.2%。

  “平罗县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谋划布局全产业链项目,打造氰胺化工产业集群。同时,加强‘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利合作,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发展。”平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周丽华  桑娜)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