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字头条
郑旗乡: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群众增收“钱景”广阔
2024-02-28 11:30:50   
2024-02-28 11:30:50    来源:中卫日报

  近年来,海原县郑旗乡因地制宜谋发展,多措并举抓产业,肉牛、小杂粮、菌菇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一幅蓬勃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郑旗乡兴东养殖场,蛋鸡在恒温恒湿的“房间”里茁壮成长,上料、喂水、调温、控湿等一键操作,实现饲养过程的全自动化。一旁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打包鸡蛋,及时将“新鲜出炉”的鸡蛋送入市场。

  “我去年盖了这个鸡舍,养了4万只鸡,产蛋率在95%左右。鸡蛋销往河南、山东、甘肃等省。”兴东养殖场负责人杨兴东说。

  “鸡”遇路上发“蛋”财,对于养殖场负责人杨兴东来说是一次“闯关”。2023年以前,他在家禽养殖上还只是小打小闹,自从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养殖规模从七千多只逐步扩大到四万多只,购进全自动化层叠笼养设备,实现蛋鸡养殖精细化管理,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

  除了“一只鸡”,郑旗乡还在“一朵菇”上发力,走好特色产业兴旺路。2023年,得知县上、乡上大力推广闽宁协作菌菇种植项目,撒台村村民撒玉德便和儿子撒彦升跑到种植户大棚里学习经验。掌握蘑菇种植技术后,撒玉德父子便联合20户村民尝试种蘑菇,并逐渐获得成功。现在,蘑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每公斤可以卖到6至10元。看着一簇簇饱满肥厚的菌菇,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合作社的菌菇试点始建于去年11月份,当时搭建温棚500平方米,采购菌菇10万棒,并且请了闽宁帮扶专家来给我们指导,产出的平菇预计在今年4月份上市,预计产量达20万斤,将带动20户村民增收。”宁夏谷粒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撒玉德说。

  2023年对于撒台村村民李央鹏来说,变化最大的就是家里新添了几个重量级的“新成员”,5头肥硕健壮的基础母牛。这几年,依靠各项政策的扶持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李央鹏家从最初的2头牛发展到12头牛,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尤其是去年,我们补栏了5头基础母牛,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1万元。现在政策也好,母牛下犊还给我们补贴,前两年我们家的母牛还在牛王大赛上获得过二等奖、三等奖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养牛的积极性更高了,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再补栏几头母牛,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收入也能更高一点。”李央鹏说。

  赶着牛儿奔小康。近年来,郑旗乡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主四特”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牛主导产业,提升乡村“造血”功能。2023年,全乡完成基础母牛补栏1514头,补栏任务完成情况位居全县第一。全乡牛存栏达到7596头,较上一年增长3.5%,产业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势头。

  “今年,我乡将紧紧围绕‘一主四特’产业,立足全乡土壤、灌溉、气候等条件因素,按照‘一核两翼’地貌特点,着力构建‘一线、两区、三基地’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即做好G341国道主干线覆膜玉米种植产业带;做优南部片区中坪、撒堡、南山禾草种植产业带,北部片区西沿秋杂粮种植产业带;做强蒲家山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包家山玉豆套种示范基地、西沿村露天蔬菜试验示范基地,促全乡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郑旗乡相关负责人靳永红说。(全媒体记者 范本哲 马彦军)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