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原县三河镇四营村采取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使小小的“红果果”成为当地的“红色名片”,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红色银行”。
盛夏时节,枸杞地里一颗颗色泽红润的“红果果”挂满枝头,与绿叶、蓝天相辉映,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连片的枸杞地里到处都是采摘枸杞的村民,虽然顶着炎炎烈日,但他们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
枸杞是四营村的主导产业,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村民郭再华更是对这些“红果果”有着特殊的情愫,5年前还是建档立卡户的他,就是靠发展枸杞产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郭再华告诉记者:“我种枸杞已经11年了,从当初的1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5亩。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学习枸杞种植方法,枸杞亩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种植枸杞,我家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小汽车也有了。”
丰收的枸杞不仅使农户获益,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近务工。像武金国种植20亩枸杞的农户每年用工在10人左右,四营村每年能带动季节性用工5000人次以上,采摘高峰期,每天可吸纳务工人员200余人,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七营镇杨堡村村民何进明一到采摘季节,就携家带口加入四营村枸杞采摘工队伍,在家门口打工赚钱。
“我们一家三口人摘枸杞,一天能赚个二百元左右,比家里闲待着好。”何进明笑着说。
在鲜果收购站,来来往往运送鲜果的三轮车络绎不绝,农户端着一筐筐鲜红的枸杞更是喜笑颜开。
四营村枸杞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靶向施策。近年来,该村招商引进宁夏塞上阳光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中宁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四营村金红园枸杞专业合作社联合对全村枸杞进行统防统治,并建设了一座20吨烘干房,实行枸杞专业化晾晒和深加工,推动枸杞产业种植环节绿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链条拓展生态化、加工转化精细化、机械应用现代化、营销流通网络化、助农增收常态化,着力提升枸杞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实现“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构建,实现农户有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
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同时,四营村为提高枸杞品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再造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对接宁夏农林科学院,于2020年在该村建立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提供品种、技术支撑,由当地企业负责管理、推广。
红彤彤的枸杞映红了四营村村民的脸庞,也映红了他们红红火火的日子。据了解,今年四营村现已收获三茬枸杞,每亩预计收入2500元,按照市场价格该村全年枸杞产值将达2600多万元,人均增收9000余元,枸杞产业成了四营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讯员 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