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建设新海原 -> 文化旅游
海原牌路山礼赞
2021-11-22 16:20:14   
2021-11-22 16:20:14    来源:宁夏日报

  四周多荒芜,此山已染绿;旱年草枯焦,这里独葱郁。周边皆燥热,此地满凉意;游人四方来,一来不想去:喜它空气新,爱它景色奇。牌路山啊,牌路山,独领风骚牌路山。抚今追昔感慨多,沧海桑田一首歌!

  一首昂扬激越之歌:栽活一棵树,难如上青天。降雨无多汗水多,挥汗如雨奈旱何?鱼鳞坑里集雨水,水平沟中保墒情。树木难活年年栽,坚持不懈少成多。机关干部走在前,全民播绿歌满坡。七十年锲而不舍,几代人汗流成河。信念感动上苍,苦干征服荒漠。希望终究取代失望,绿色渐渐掩盖黄色。

  一首激情澎湃之歌:改善生态环境,重塑海原形象,人民生活愿望,政府努力方向。绿化提高品味,全民书写华章。林场摇身变公园,旧貌新景巧梳妆。生活污水再利用,中水净化润荒原。滴灌喷灌节水灌,绿化效率直线窜。云杉油松挺直腰板,百合醉蝶次第盛开,山桃山杏频露笑脸,四季美景扑面而来。林梢一抹青如画,奇花异草齐争艳。亭台楼阁连云霄,曲径直通百花园。同心阁上观全景,林荫道中听丝弦。散步健身拍婚照,颂歌声中舞蹁跹。

  一首魅力四射之歌: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园催生多园来。街心公园扮靓全城,娱乐健身舞步欢快。行道树分列大街小巷,庭院花透出阵阵清香。生态文明人心所向,脱下黄装更换绿装。绿意渐浓人心欢畅,幸福指数节节上扬。物质生活摆脱贫困,精神生活同奔小康。

  一首余音绕梁之歌:前人栽树,今人开始乘凉;前辈造福,后辈已在分享。为官一任,理应造绿一方;人活一世,就该留点念想。一代有一代使命,一代有一代担当。做事无愧时代,享用无愧子孙。牌路山启迪当代,牌路山昭告后人:荒山可绿,贵在初心不变;未来可期,成在苦干实干!没有绿水青山,难有金山银山;想要金山银山,先建绿水青山;留下绿水青山;胜过留下金山银山!

  牌路山,位于海原县县城东南,形若卧龙,势如阁楼,海拔近2000米,是西华山的余脉,曾有 “牌路山”“徘路山”“碑楼山”“盘路山”“牌楼山”“大梁山”等多种地名。牌路山之名起源于何时、有何典故?种种说法莫衷一是,有待进一步考证。

  牌路山绿化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始建的水保站,1960年在此建林场,1964年林场下放给城关公社,1974年收回重建林场。2006年始建森林公园,2019年公园提升改造,以崭新面貌对公众开放。虽然隶属关系多变、工作人员换了几茬,但绿化的决心一直未变、绿化的脚步一直未停。

  牌路山上本无树。因为地处干旱带,七十年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仅有十万分之二。因为降雨稀少,树木不易成活,最初选择的树种是耐旱的山桃、山杏,将桃核、杏核直播入土,成活仅有十之一二。虽然播下了希望,收获的却常常是失望,但人们从未气馁,全民山上植树,年年上演绿化大会战。

  牌路山最初植被稀疏、树种单一。近年来,利用净化后的城市污水建起滴灌、喷灌系统,林木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绿化进度加快。现有60多种耐旱易活的乔木、灌木在山上安家落户,山桃、山杏有3230亩,云杉、油松等针叶林有2700亩,花草灌木有820亩,其它树木有420亩,有林面积也由最初的几十亩扩展到3000亩,此后拓展到了8600亩,加上周边绿化的荒地,总共已超过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8%,县城绿化也达到了38%。初步实现“县城融入森林,森林环绕县城”的目标。与此同时,全县绿化也明显加快,森林覆盖率也由70年前的0.0002%提高到现在的9.44%。

  牌路山有一轴、两脉、三园的空间结构,有两环、三区、十五景点,建有亭台、阁楼、曲廊、文化墙、卫生间、停车场,添置了音箱和科普展板,铺设了塑胶步道,已具备比较完善的服务功能,成为众人向往的新景观:推开一扇窗,县城居民可见一片绿;登上牌路山,四方游客可赏一城景。举目四望,赏心悦目。

  牌路山是海原县第一座公园,牌路山也因此成为绿化的标志性工程,是全县生态建设的缩影。自牌路山公园之后,县城及周边先后建起了南苑公园、西湖公园、海城公园等17座大大小小公园。这些公园相继落成,增加了县城绿化面积,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凸显了山城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庄电一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