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六十年@宁夏朋友圈 -> 第一期 -> 影像
宁夏新闻网“60年@宁夏朋友圈”第一期
王庆同:选择宁夏,是因为这里有事可干
2018-05-08 17:30:56   来源:宁夏新闻网

  讲述人:王庆同

  人物简介王庆同,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浙江嵊县(现嵊州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志愿报名到宁夏工作,分配到《宁夏日报》从事记者工作。1983年调到宁夏大学担任中文系领导并筹办中文系新闻专业,以培养急需的记者编辑。从事新闻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而著称。获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改革月报》韬奋园丁奖等荣誉称号。他开设过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外国新闻作品选评等8门课程,参与培养12届500多名新闻专业毕业生,其中大多在宁夏从事新闻、文秘、公关等职业。退休后,仍孜孜不倦,继续发挥余热,奉献智慧和心血,曾获评2009年度“感动宁夏”人物荣誉称号。

DSC_3392_副本.jpg

  我在宁夏做了自己喜欢的事

  195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志愿报名到宁夏工作。当时我对于宁夏根本不了解,就是想找一个有事干的地方,找一个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我记得当时宁夏需要10个人,是全国各省要人最多的一个地方,对于22岁的青年人来说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呢?说明这个地方有事可干。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四年当中和好朋友商量好要在一起,那么这个地方需要10个人,我们被分在一起的概率很大,所以我们填报的都是宁夏。

71A682FA3FC84BE39E96C0C0E4973827_副本.png

  那时从北京到宁夏的火车都没有通,我们从西安绕到兰州,再从兰州坐客车到宁夏,绕了一个大圈,到宁夏时是8月下旬,当时这里还是甘肃省的银川专区。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银川日报》更名为《宁夏日报》,当时的确需要人,我们一起来的10个人,有7个分到宁夏日报社工作。

  我在宁夏工作期间,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波折,很多人都问我后悔吗?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一个人吃苦头,也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来的,那是一个时代。宁夏也没有对不起我的地方,我不到宁夏到甘肃或许结局还不是这样,哪里都是这样。知识分子一大批,不只我一个人,不纠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在宁夏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参与培养了这么多学生,他们都还叫我王老师。我在很多会上,总会有学生来说,王老师我是您的学生,这很甜蜜,很欣慰。

  到宁夏60年了,我参与培养出来的学生大概有几百个,当然也不是我一个人培养的,至少我参与了培养。现在宁夏各个岗位都有,有相当一部分现在还和我保持联系,我们还有很真诚的沟通,这让我感觉生命很充实,人生也很充实,这就是很好的回报,这种感觉很好。

  我选择到宁夏工作,到现在也没有后悔过,这是我的真心话。我至少有十个机会离开宁夏,也有机会离开教师岗位,但是我没有离开。

D84CCEAED61BDDD804E0A55793BE0C68_副本_副本.png

  深入一线拉近了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到报社后,我被分到工商部当编辑,当时宁夏日报社把工业和商业放在一块。记得当时固原有个炭山煤矿,整个固原地区冬天取暖用煤、工业用煤都来源于炭山煤矿。1961年4月的一天,我坐着拉煤的卡车去炭山煤矿采访,炭山煤矿在很偏僻的山窝里面,我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第二天早上我就跟着井上的干部到矿井,那时矿井底下的巷道不像现在,人在底下需要连爬带弯腰的才能进去。我在里面转了两到三个小时,看了许多井道,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可报道的。但是我必须要下去,采访煤矿不下矿井是不行的,把矿长按在办公室里那也是不行的。我到矿上第一件事不找矿长,就先下矿井跟着井上的干部在里面走了一圈。下午开了个座谈会,工人、干部、技术员坐在一起谈情况,看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到里面一坐,工人、技术员一看就认出了我:“这不就是早上在矿井里面乱窜的那个人吗。”他们对我很亲切,觉得我有胆量,不嫌弃他们。这一下子拉近了与所有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所以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大家把我当自己人。座谈会上,矿上的领导、工人、技术员把情况都讲了。因为当时我对井下情况已经很了解,能理解他们所说的问题。后来我写了一篇《炭山行》的文章,主要说的是,作为一个记者到艰苦的地方采访,第一步就应该是体验他们的艰苦、他们的环境、他们的生活,然后再去展开采访,不能一去就找干部,这是不行的。

DSC_3404_副本.jpg

  最难忘的事是给报纸写“专栏”

  这一生最难忘的事是参与了两家报纸的专栏写作,一个是《现代生活报》的“话一段”,一个是《法治新报》的“今日声音”。从2004年到2014年,中间隔了几个月,加起来写了10年的专栏文章。10年总共写了1500篇,平均两天多一点写一篇,这种强度我写了10年。《话一段》还得了宁夏好栏目奖,这算是给我奖励了。

  这10年我活得最痛快,那些文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个人把自己真实的内心表达出来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我相信活到今天和我写的文章有关系,如果憋到心里或许我早已经不在了。我当时怎么想就怎么写,有人在网上问我写的都是心里话?我说百分之百是我的心里话。   

  在媒体上贡献了一点,好处就是让我长寿,让我有一种充分表达的幸福感,同时也挣了一点稿费。再就是把1500篇文章整理后出了一本书,书名叫《话一段》,是张贤亮写的书名。后来出了个自选集,其中一部分文章就是《今日声音》的文章。

  一个人把话憋在心里面非常痛苦,我个人没有这个毛病,到现在我在微信里发的都是心里话。个人感觉过去和现在对比起来觉得说话的环境现在是好的,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东西从没有被删除,在宁夏新闻网上发的东西也从来没有被删过。(记者 贺璐璐 杨洲 赵虎/文  杨洲/图  葛龙/视频  文中老照片均为王庆同本人提供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