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8 -> 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 媒体聚焦
【砥砺奋进一甲子】同心羊绒的崛起之路
2018-07-04 06:44:33   来源:新消息报

res01_attpic_brief (3).jpg

精挑细选不让次绒出产。(图片由同心县委宣传部提供)

  自4月下旬以来,同心县羊绒交易市场内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同心县羊绒交易市场原绒交易量已达150吨,其中运往河北清河县、内蒙古赤峰市等地80吨、本地企业收购60吨、交易市场原绒存货10吨。要知道,几十年前,这里的羊绒产业只是个别生意人的经商之路,如今却成为推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一家四代在羊身上“做文章”

  今年64岁的张殿祥是同心县祥福绒毛制品有限公司“掌门人”。用他的话说,从爷爷做羊皮的熟皮生意,到父亲做二毛皮,再到如今他们七兄弟和孩子们做羊绒产业,他这辈子和羊绒最亲。 

  “一辈人有一辈人的生意经。”张殿祥说,小时候他和爷爷走街串巷收羊皮,看着爷爷用熟练的技巧熟皮子,那只是在过眼瘾、学手感。后来,他们兄弟跟随父亲做二毛皮生意,才算入了门道。“往羊群跟前一站,什么羊的皮毛是好的,毛质是上乘的,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如今,张殿祥在家门口做大做强家族羊绒产业。可谁能想到,为了发展羊绒产业,他曾经背井离乡,远赴河北开厂。 

  1992年,张殿祥和兄弟们合计到河北发展。两年后,他和同心几十家小型羊绒企业共同到河北省清河县开厂。那一年,张殿祥一家拥有7台分梳机。1996年,时任同心县委书记到清河县考察,决定将这些家乡人带回同心,在自家土地上发展羊绒产业。第二年,张殿祥同乡亲们迁回同心县,并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开始安心发展羊绒产业。张殿祥说:“那几年背井离乡的生意经让我们受益匪浅,经营模式、销售渠道都是经验的积累,是一笔原始财富。” 

  如今,张殿祥的家族企业已拥有700台分梳机,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绒毛会议上,企业又打开了新的市场。

  南下广州发现羊绒商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同心县,当地不少善于经商的人开始南下广州做起电子产品生意。一块电子表从广州带回宁夏,利润相当可观。然而,善于观察市场行情的同心人发现羊绒制品很走俏,只是苦于当地原材料少,羊毛羊绒等材料依赖外地提供。“同心是个农业大县,养羊又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家庭养殖传统,为何不走这条更有市场潜力的经营路线呢?”当时活跃在广州一带的同心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从电子产品转战羊毛羊绒,他们不愁,愁的是能从哪里收购到好的羊毛。“一开始是从养羊户家中几斤几斤的买,然后分拣、洗绒、分梳。”在这个行业打拼了近30年的马维明说,为了追求量多、绒好,羊绒贩子们开始了寻绒之路。从内蒙古到新疆,从青海到西藏,甚至到蒙古国,凡是有羊的地方,就会有同心人出现。截至目前,同心县已培育了万人规模的羊绒经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羊绒产区和羊绒流通市场。

  诚信让同心羊绒走向世界

  同心的羊绒产业是密集型产业,产量占到全国的二分之一。是什么让这一本土产业发展得如此强大?“诚信、坚持、简单”,这6个字是当地业内人士的共同看法。 

  商人容易因为利益的诱惑而丢失诚信,将劣质羊绒掺杂到精品羊绒中,为了增加羊绒重量,往里掺杂其他物质,这在同心羊绒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有些企业就曾经为此栽过跟头。 

  “现在,我们哥几个一直说一句话:诚信比我们的眼珠子都贵重。”张殿祥说,为了重整企业,公司非常重视诚信,严抓质量关,主动销毁次绒。现在,祥福绒毛制品公司可以不出家门就能通过电话从浙江珍贝羊绒公司轻松融资上千万元,靠的就是诚信。 

  同时,为了重构诚信体系,同心县政府、企业、银行共同构筑“基金加五户联保、房产全额抵押和政府承诺”的多重防火墙,帮助羊绒企业诚信贷款。对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羊绒企业,为维护行业信誉,县羊绒协会组织3家羊绒企业拿出800多万元为其还清了贷款。 

  随着诚信的回归,同心县羊绒产业也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自2003年以来,全县羊绒工业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累计产值过百亿元,安置贫困劳动力3万人次。据2016年相关数据显示,同心县从事羊绒购销加工的商户和企业有100多家,参与人员近万人,年经销原绒6000多吨,上缴税金5000万元左右,羊绒产业成为同心县第一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同心也因此被国家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同心国际山羊绒集散城”称号。 

  2017年,同心县发展羊绒加工企业43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安装梳绒机1000多台(套),拥有先进的洗绒生产线4条,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单从产值来看,与2006年全年6.1亿元相比,翻了近5倍,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脱贫攻坚有羊绒企业的一份力量

  已适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羊绒企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马志梅是同心县丁塘镇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她曾在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打过一年工,有了孩子以后,她决定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在祥福绒毛制品公司的厂房内,马志梅站在分梳机前熟练地操作着:“一个月下来将近3000块钱工资,活不累,环境也挺好的,能养活我和娃娃呢!”像马志梅这样的妇女,在张殿祥的企业里占大多数。“有的夫妻两人都在厂里,工资按月及时发放,两口子一个月赚六七千元不成问题,再加上地里的庄稼,只要勤劳,咋样都能脱贫。”张殿祥说。 

  2017年,在助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张殿祥这些得益于国家好政策的羊绒企业家纷纷掏腰包,给山区困难家庭每户购买10只脱贫羊,回馈社会。从零星的捐资助学,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脱贫攻坚,同心羊绒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开展民族团结互助和“百企帮百村”行动,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帮助全县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牛、羊、鸡等特色养殖。同时,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建设“扶贫车间”,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再就业,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记者 黄英)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