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展开镇北堡镇的历史画卷,一部西部移民村到塞上明星镇的嬗变史。23年前,宁夏南部山区因生活贫穷而自发迁徙的移民把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镇北堡这片热土;23年的砥砺前行,风华正茂的镇北堡镇已为宁夏移民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从移民年收入不到1000元到现在人均年收入12000元;从一片戈壁到建成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到5000亩富栖枸杞销往全国近50个城市……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镇北堡镇建设“特色小镇”留下的一串串光辉足迹。如今,镇北堡镇正以其传奇的身姿走入中国乃至世界的眼中……
我们从天南海北来
从荒漠到绿洲,从白花花的盐碱地到重现“塞上江南”湖在城中的美景,经年累月,无数的来自天南海北的“拓荒者”将“他乡变故乡”,用奋斗的汗水为镇北堡镇画上了幸福的底色。
昊苑村李瑞花家400平方米的院子里郁郁葱葱,种了十几种果树以及各种当季蔬菜。“一年四季吃菜吃水果,俺都自给自足。”李瑞花坦言,现在,轿车货车不在话下,出去旅游更是抬脚就走的事。如今的好日子,在当年刚搬来时却想都不敢想。
2000年1月,李瑞花和丈夫何振国从甘肃会宁自发移民搬迁至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刚搬来时,一家6口住在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内,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一到春天漫天黄沙,晚上睡觉嘴里都是沙子。苦日子让李瑞花打了退堂鼓。她哭着对丈夫说我们还是回老家吧。面对艰难的日子何振国没有退缩,他对妻子说“无论如何,要坚持下来,这里有水,有水一定有希望。”2003年何振国开始发展养殖业,从养300只鸡发展到一万多只鸡,何振国凭着勤奋走出了一条致富路。5年前,何振国买了一台挖掘机开始承揽工程,即便年景不好的时候年收入也在30万元以上。
“村里436户村民,全部都是从陕北、甘肃搬迁来的移民,通过这些年发展,村里依靠乡村旅游、葡萄种植、劳务输出等,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昊苑村党支部副书记艾晓保告诉记者,目前村里至少有100户村民都具备开民宿的条件。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超过了16000元。
昊苑村的移民只是镇北堡镇移民变迁的一个缩影。1995年,江苏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仁宝与自治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海原、同心等地移民1000户6000人,江苏华西村出资出人才出技术在镇北堡林草场管理区域内援建宁夏华西村。与其它几个移民吊庄有所不同的是,此后大规模的移民活动都是民间行为。尤其是1998年,华西村俨然成了一块热土,全国各地的移民聚集此地,近处的有甘肃、陕西移民,稍远的有河南、安徽移民,最远的还有广西等地移民。
“移民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积淀,它作用于宁夏的社会历史进程之中,同时,它对宁夏人当代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生存智慧。”镇北堡镇镇长孙羽表示,截至目前,从各地搬迁至镇北堡的移民已达3.25万人。
乡村旧貌换新颜
贺兰山脚下的团结村,一幢幢青砖白瓦的小院绿意盎然,主路和街巷的水泥小路都干干净净。而在两年前,村里的路还是漫天扬尘的土路,每逢雨天,泥泞的道路使得村民们无法出门。对此,村民杨汉举颇为感慨,村里的路不但修得漂亮,他家用了20多年的旱厕也改成了水冲式厕所。
在镇政府大刀阔斧的建设中,团结村658户村民旱厕已经改为水冲式厕所,剩下483户村民今年8底将全部改完。同时,镇政府为团结村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硬化村级公路、庄点巷道近5000米,铺垫土方2万立方米,绿化植树6200株,砌护粉刷院墙3.2万平方米。
如今,团结村巷道都是水泥路,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电视信号、固定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去年12月,团结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
两年来,镇北堡镇已完成《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中国北方影视名镇——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影视小镇规划(2017—2030)》编制,争取到农发行政策性贷款30.3亿元,用于实施幸福小镇安置区三期项目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项目建成将惠及农户1.07万户。同时,镇上新建了中心卫生院、文体活动中心、小微公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启动实施了镇区基础设施路网、街区外立面改造和美丽乡村等项目,镇区和农村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兴起来 农民富起来
“俺村里436户村民,村集体年收入从0到15万元,这些收入从哪里来?靠的就是乡村旅游和葡萄种植,没有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昊苑村没有今天。”昊苑村党支部副书记艾晓保说道。目前,昊苑村是宁夏唯一入选全国的生态文化村,村里的田园风光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条件,目前村里至少有100户村民都具备开民宿的条件。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超过了16000元。
团结村5000亩枸杞园里,一排排绿油油的枸杞树是全村人的希望,谁能想到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两年来,团结村已培训枸杞种植户537户,完成2个新品种的园区规划和定植,村里成立了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枸杞收购、加工、销售、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村里建立了产前培育、田间管理、鲜果采摘、加工包装、宣传销售等9个功能党小组。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科研+农户”的运行机制,2017年枸杞年产值达到26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近14000元。
贺兰山脚下,绿意盎然的志辉源石酒庄,用石头堆砌的外墙古色古香,屋顶的装饰是葡萄酒瓶木塞和葡萄藤。酒庄种有葡萄2000亩,葡萄基地中还有骆驼、梅花鹿等动物。而以志辉源石企业为龙头的葡萄酒庄在镇北堡镇就有25家,这里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北纬38.5度,这个与世界著名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同纬度的葡萄酒基地注定成为宁夏走向世界的窗口。
“酒庄坚持酿造适合国人饮用的中国葡萄酒。多次在品醇客、RVF、国际领袖产区等国际葡萄酒比赛中斩获大奖。酒庄的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酒庄经理刘晁贞对此深表感激。
今天的镇北堡镇早已没有了“荒凉”的标志,满目苍翠的绿意成为镇北堡最美的底色。镇北堡镇坚持“小酒庄、大产业”战略,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镇北堡葡萄文化旅游度假小镇、50座各具特色的酒庄集群。目前,葡萄种植面积3.64万亩,葡萄产业链就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全年生产葡萄酒1.4万吨,产值达3亿元。
昊苑村的乡村旅游,团结村的枸杞种植,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庄,镇北堡村的影视文化……每个村子都在自己的特色产业下发生着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新农村。在加速发展枸杞、民宿旅游、乡村旅游、酿酒葡萄产业,镇北堡摄影棚等产业项目过程中,镇北堡镇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17年,镇北堡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9.7%,旅游产业直接带动经济收入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300元,同比增长8.3%。镇北堡镇先后荣获“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2016年最受中国报业关注的十大古镇”、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镇北堡镇昊苑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团结村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6项国家级荣誉。
资源用起来,产业兴起来,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镇北堡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生金长银”。如今,镇北堡镇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进行了长远规划,通过全域旅游产业的引领,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进行‘精雕细琢’,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链条。
采摘比赛。
特色酒庄。
镇北堡小镇。
贺兰山下影视主题民宿村。
新丝路美食一条街。
全国名家书画大赛。
美丽乡村。
镇北堡葡萄种植。
农夫乐园。
鲜红的枸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