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基在养蒙。育才造士,教育为本。
教育关乎“修身齐家”、关乎“治国平天下”,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处在转型发展攻关期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窗口期”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以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为方向,围绕“学”字着力谋划建设职普融通示范区、教育园区,打响“学在石嘴山”“学在大武口”品牌。
“‘十四五’期间,我们利用较完善的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资源体系和基础,横向引导强强联手、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纵向开拓渠道、跨区域开展‘东西部教育协作’、构建‘互联网+’教学教研共同体,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洼地和优质教育人才高地,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中流砥柱。”大武口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今年,结合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中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大武口区全力推进五育融合立德铸魂、优质资源增量达标、教学管理规范提质、新时代强师建队引领、教育管理改革创新“五大工程”,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校园治理体系建设,让“学在大武口”教育品牌更具活力。
一
9月开学季,大武口区“五老”宣讲团团长王志厚和团里的老同志再次深入学校宣讲,忙得不亦乐乎。
耗时2个月将近10万字讲义素材浓缩为四五千字的“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讲稿,力求既讲理论又突出故事,王志厚觉得这个慢工细活做得值得:“从学生上课时聚精会神、积极互动的精神状态能看出,他们的确听进去了。”
大武口区思政教育“五老”宣讲团有王志厚、张全仁、许安平等7位长期在教育、宣传系统工作的成员,他们退休不退志,发挥余热助孩子们茁壮成长。王志厚2003年4月退休后,担任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三级宣讲团成员,现场宣讲近90场,受众达9万余人次。
在强化德育教育管理的同时,大武口区坚持“五育”融合,强化艺术体育育人机制,举办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集中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篮球、跆拳道、游泳、武术、羽毛球、轮滑、网球等运动项目体验,参与人数600余人。强化“崇劳爱劳”社会实践教育,启用30亩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石嘴山市丽日中学、石嘴山市新民小学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9个。
“现在大武口区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成了石嘴山市各类实地培训的首选。”大武口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包括大武口区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在内的8所大武口区第二批研学旅行基地,组织中小学生赴工业遗址公园开展28批次主题研学活动,参与师生1500多人。
大武口区将音乐、美术、书法首次纳入中考考查范围,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科目也将逐步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今年,大武口区中考报名总人数为3300人,最高分725.45分,700分以上3人,占全市的75%;600分以上597人,占全市的52.97%;500分以上1425人。
近日,石嘴山市十一小学学生卢籽伊喜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这是继该校学生刘儒英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之后,大武口区学生再次荣获此项荣誉。
二
9月8日11时许,太阳炙烤操场,豆大的汗珠从新民小学学生张丽的脸颊滑落。
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30人的队列整齐划一,刚柔并济,张弛有度,舒展大方。
牢记静中有势、动中有法的练习要义,张丽起势落刀快慢相间如灵猫捕鼠,发劲刚猛如雄狮抖身,气势磅礴如鹰击长空,一套武术刀表演操如行云流水。
“学校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探索动静结合、文武兼备的特色办学模式。习武是‘动’,学校武术社团的孩子们在自治区、全国乃至世界武术传统项目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随新民小学校长杨建彬走进“智慧书法”教室,记者又领略了该校特色化办学中“静”的一面——智慧纳米黑板、书法教学仪、教师屏、双屏互动学生书法桌等硬件及书法授课软件,在师生实时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目前,石嘴山市十一小学与市十二小学、市十五小学与胜利学校联校办学,市十五小学与新民小学进行信息化联校发展,落实集团化办学联校发展。走进新民小学在线课堂,市十五小学音乐教师哈莉和新民小学音乐教师韩耀鹏通过一大一小显示屏,配合讲授《茉莉花》一课。虽然两校相距8公里,同学们通过新媒体教学设备“共处一室”,争先恐后举手分享听课心得。
杨建彬说,市十五小学作为在线课堂主讲学校课堂(输出端),新民小学作为接收学校课堂(输入端),以“一托一”在线课堂为主要形式,常态化开展在线课堂。按照每周每个学科在线课堂教学不少于2课时的要求,两校安排好主讲教师、辅助教师,统一时间在线教学。市十五小学还与新民小学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1244教研模式”在线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素养。
“通过在线课堂让城乡儿童同步成长,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秦新春表示,在线课堂的开展为农村学校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窗,更为学校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大武口区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会议3次,力争年底前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三
公平,是教育的基准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大武口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大武口区政府足额保障“学在大武口”建设所需资金,让教育事业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探索实施托幼服务建设,在规划设计中色(宁夏)东方幼儿园时设置4个托幼班级。续建的龙泉村幼儿园9月投入使用,收回锦林、沐春园幼儿园等4所小区配建幼儿园,配属大武口区幼儿园集团化管理下的公办分园,在原有“一托三”的基础上形成“一托七”的大武口区幼教集团。公办幼儿园保育费增加到每生430元/月,有效解决幼儿园办园资金不足的问题。
加强校长和教师团队建设,招聘特岗教师25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04人。强化教育督导队伍建设,聘任25名机关工作人员担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兼职责任督学,积极打造“懂教育”的督学队伍。
全面消除大班额。自2018年秋季入学开始,采取划片招生、生源分流和“阳光分班”等方式,大武口区“择校热”“择班热”及大班额等问题得到遏制。目前小学平均班额 43人、初中平均班额44人,化解56人以上大班额。
“阳光分班”形成模式。自2018年秋季开学,在全部小学一年级新招学生实施“阳光分班”,大武口区采取“六统一”工作措施,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纪委工作人员、责任督学、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与监督,使用电子分班软件电脑配位。
课后服务形成经验。2018年起,创新素养教育活动全面覆盖,各学校建立学生社团780多个,社团涵盖体育、艺术、音乐、科技、综合实践等15个项目。今年6月,29所中小学有25所学校、10213名中小学生、901名教师参与开展为期1个月的课后服务试点运行。目前,大武口辖区各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达到全覆盖目标。
体教结合形成特色。坚持实施“体教结合”工程,认真抓好青少年竞技体育工作,与自治区设置对口衔接的田径、摔跤、举重、武术、跆拳道等10个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在训运动员300余名,依托辖区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业余训练。
四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城市强。
着眼未来,石嘴山市将把大武口区打造成职普融通示范区、多元化教育园区,贺兰山下的“科教新城”正在崛起。
什么是职普融通?“就是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联合育人。”石嘴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光华说。
8月28日,宁夏卫生学校大武口校区迎来首批学生。前来报到的新生马慧在填好行程轨迹登记表、个人信息表并完成测温等一系列程序后进入校园。
宁夏卫生学校大武口校区总建筑面积25428平方米,利用原石嘴山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进行改造新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目前学校招聘教师32人,选配教师6人,各医院意向性兼职教师48人。”8月29日,宁夏卫生学校大武口校区执行校长刘鹏说,学校先期开设护理、药剂两个专业,首批招生600人。
陈光华说,5月10日,石嘴山市委主要负责人开始调研谋划;7月18日,学校正式筹建,筹建阶段市领导亲自督办、定期督察,42天学校完成了资金筹措、教师招聘调配等一系列筹建工作。在石嘴山市卫健委支持下,学校与周边公立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医院有教学资质的护师、护士作为学校兼职实训教师,满足了学校理论教学、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不同的需求。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教学的探索,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石嘴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建设宁夏卫生学校大武口校区就是为进一步创建宁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奠定良好基础。”陈光华表示,石嘴山市将依托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工贸技术学院等学校,把在大武口区规划建设的教育园区打造成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促进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标杆。
“我们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园区建设,届时园区学生将达到5万人以上。”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秦新春说,在大武口区打造的教育园区是一个大工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教育。通过课程的相互融通,普通学校学生可以去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劳动教育,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到普通学校学习文化课。“作为优质资源的汇聚地,资源相互贯通融合,有效弥补教育短板,对‘内’对全市有辐射影响,对‘外’形成虹吸周围教育资源和人才的聚合效应。”秦新春说。
眼下,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积极作为,“朋友圈”延伸至长三角。和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建设附属石嘴山中学;和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达成教育跨区域合作;和浙江湖州、江苏扬州等地就教科研合作、跟班学习、校长挂职、智慧教育等进行交流合作……大武口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蛋糕”的规划正一步步落地实施。(宁夏日报记者 朱立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