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进舒适便捷的楼房,现年81岁的谢正兴老人感激地说:“要没有党中央和习主席的亲切关怀,以及县上有关部门的帮助,说不定我和老伴只能在老房子里寿终正寝了,哪能享受到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
1958年,时年20岁的谢正兴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随后的甘南剿匪平叛战斗中,他始终跟随一线作战部队,和战友们一同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和平。
“我刚分到连队,部队就开拔到甘南一带进行剿匪平叛。第一场战斗,匪徒的人数是我们的3倍之多,战斗非常激烈。一场仗下来,有好几位战友牺牲在了战场上,排长的一条胳膊直接被子弹打掉了。和我一起当兵并分到一个连队的中宁籍老乡张发录,在第一场战斗中左腿被匪徒流弹击中后截肢了。但我们最终仍战胜了匪徒,取得了胜利。”谢正兴感慨地说,也是在那次战斗中,他所属的排因为战斗英勇顽强,大家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战场上子弹不长眼,战士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回忆起当时残酷的战斗,谢正兴不胜唏嘘地说,在持续了几年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几位战友倒在了匪徒的枪下。连队一位排长被敌人一刀从脑袋上劈成了两半,副连长在一次冲锋中,刚喊了一声“冲锋”,便被匪徒射来的子弹击中了腹部,当场牺牲。他们连队骑马强渡一条大河时,副班长被匪徒击中了胸口,从马上摔下,掉进了湍急的河流里,连尸首都找不到……
当时,匪徒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还裹挟着普通老百姓,仗着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又对地理条件熟悉,四散逃窜。为此,战士们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钻山林、过草原、蹚河流、越高山,沿着匪徒逃窜的路线紧追不舍。有一次,谢正兴所属连队的两个排,将盘踞在一座山头的30多名匪徒包围后,上级命令尽可能俘虏匪徒。尽管大家对匪徒的仇恨情绪很大,但还是严格执行上级命令,经过耐心劝降,最终没开一枪,让这些匪徒全部缴械投降。全排也因此又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那时候,大家连天带夜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搜剿叛匪,因为天寒地冻,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衣棉裤,衣服破了只能随便找点碎布烂毡简单缝补一下。加之过去那些地方连路都没有,后勤物资供应非常困难,有时候物资送不到前线时,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就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大家依旧抱着不将匪徒消灭干净誓不撤兵的坚定信念,坚持战斗,直至肃清叛匪。
谢正兴的父母于1959年和1960年先后去世,当时由于战事紧张,谢正兴无法回家奔丧,只能默默地将心中的悲痛化为战斗的力量,继续驰骋在疆场英勇杀敌。直至1962年,谢正兴才从部队退役回乡。回家务农后,谢正兴依旧保持着军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从来没有将参战的经历当成炫耀的资本,全凭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
去年,中宁县武装部知悉了他的从军经历,看到年事已高的老两口依旧住在农村陈旧的土坯房里,便多方协调帮他们申请了一套公租房。谢正兴高兴地说:“现在,我住着新房子,还拿着国家每月发放的生活补贴,感到非常满足,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怀。”(记者 宋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