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前位置:多彩利通—文字头条

吴忠: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2022-07-22 17:53:31   来源:多彩利通

  市域社会治理,必须要为群众打造出服务的新天地,必须要全力激活社会的每个细胞,让基层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坚强堡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考量着制度设计者的智慧。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2020年,吴忠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汇聚治理合力,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系统治理转变,通过把基层治理抓得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面面旗帜    打造党建服务群众“新高地”

  吴忠市各级党组织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紧盯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基层治理有序,确保基层治理有“章法”。

  6月1日,我市召开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盐池县高沙窝镇的“六单”工作法吸引与会人员驻足观看,纷纷点赞。“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血汗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要回来。”日前,拿到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的高沙窝镇群众赵某某等人感激地说。“六单”工作法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整合工作力量和治理资源,规范化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乡镇(街道)全面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畅通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渠道,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8%以上。

  利通区金星镇金塔社区师范家属院建于1988年,112号大院建于1995年。虽为两个小区,但同一个大门进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2021年,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物业管理委员会”诞生了,小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协商小区无物业等事宜。面对面谈,一件事一件事敲定,挨家入户征求居民意见……最终将这两个小区整合为一个小区,将112号大院及师范家属院整体楼外墙加保温层、小区门禁系统等居民急盼的当紧事一件件落实完成。

  “两个小区整合后,还有了休闲小公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说起小区的新变化,112号大院1号楼居民说。治理方式变了、方法新了,群众的烦心事解决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满意度高了。

  盐池县王乐井乡党委将全乡13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按照“地缘、亲缘、业缘”的关系,以5户为一网格,划分为924个五户联保组,打造和夯实联帮、联进、联治的“五户四联”社会治理新格局;青铜峡市推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原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物业公司备案审查、监督管理等职能,全部移交给街道社区。

  如今, 吴忠市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治理网络,延伸设立网格党支部161个、楼栋党小组528个;在物业服务行业协会、56家物业企业、26个业委会中建立党组织。仅2021年,全市居民小区新增停车位4700多个,安装监控探头1300余个、休闲亭83个、椅凳1600多个。老旧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平均提升15个百分点,矛盾纠纷下降20%以上。

  一支支队伍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戴上红袖章,背上专用包,亮出工作证,我们就是基层治理工作人员。”日前,利通区金星镇利宁社区网格员说。利通区今年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网格员171人,加上城市社区聘用的公益性岗位网格员190人、各村选聘771名小队长兼任网格员,网格员总数达1132人。

  我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落实《吴忠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全面建立法律顾问队伍,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升级;探索将法治建设纳入党政机关政绩考核体系、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推广利通区“四官一顾问”等典型做法。

  日前,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此次死亡事故纠纷。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和法律顾问进行了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安某等4人自愿一次性补偿死者家属各项经济损失共计 45000元。

  近年来,吴忠市以法治为依托,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69个。创新“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研发“吴忠法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全市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所4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8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00个;全市569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着力破解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不断增强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个善举   推进德治建设提升工程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吴忠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汇聚各方志愿服务力量,围绕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等,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今年3月,吴忠市启动“牢记嘱托 行胜于言”志愿服务“365行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4月,在红寺堡区启动“绿色环保 志愿先行”主题活动。截至6月2日,吴忠市登记注册志愿者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3%,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5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 70286个。累计服务时长2095万小时,有时长志愿者人数为15.6万人,占注册志愿者总数的50.62%。

  吴忠市吉财慈善协会会长马吉财,16年来累计个人捐款捐物180余万元,协会捐款1000余万元。现有入会成员1500多名,受益群众1万余人。“是他们的善举,是社会的温暖,让我变成更好的我。希望毕业后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孩子们。”曾被这家协会帮助过的山东大学学生马佳慧说。 

  近年来,我市重视发挥德治涵养共同价值观、维系社会认同、促进社会教化的作用,激发以平安吴忠志愿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为代表的先进模范正能量,使之成为引领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社会治理宣传集群和矩阵。建立长期支持和帮扶见义勇为人员机制,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精神;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宣传学习活动,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

  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吴忠市志愿服务不断提档升级,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让志愿服务照耀城乡,让德治滋润人心。吴忠市在全市各级党组织、社区(村组)、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专业化志愿服务队60个,注册志愿者30.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2492支,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2.1%。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香。吴忠市通过村民理事会,对红白喜事等进行有效监督管理;通过道德评议会,对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治理;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失德问题,维护公序良俗。通过持续不断地治理,不良风气少了,好人好事多了,村规民约建立起来了,邻里守望、勤俭节约、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一条条路径  推进自治建设提升工程 

  “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对社区治理有好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日前,同心县永春社区党总支书记罗永梅主持召开“板凳议事会”,大伙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畅所欲言。

  “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是社会治理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系统、高效、多维的有效社会治理模式。我们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走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7月15日,吴忠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我市全面推行红寺堡区村代会“ 55124”治理模式,推广吴忠市民政局总结的“健全村(社区)群众提出需求、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机制”等做法,实现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根本转变。

  一排排砖瓦房鳞次栉比,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走进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派繁荣和谐景象。7月15日,在村部会议室,随手翻开厚厚的台账,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得清清楚楚,决策事项、讨论过程、表决结果等内容详尽。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吴忠市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目录等“微政策”,全力推行村民代表大会“55124”治理模式,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48项便民事项在村级实现全科办理,1100多个事项可以通过“掌上查”,700个便民事项实现“指尖办”。运用“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展“积分制+平安家庭”“积分制+六个先锋示范户”等“积分制+N”活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蹚出一条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自治新路径。

  一块块“智网”   推进智治建设提升工程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为支撑,提升“雪亮工程”建设水平,防控感知体系全面织密织牢,基本实现了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区域围栏式全覆盖”。

  社区警务创新不在概念大,而在举措实。盐池县域特点和治安环境决定了创新方向,盐池县公安局从“要我平安”到“我要平安”,通过“家用地网”补强技防薄弱点。今年初,该局麻黄山派出所向农户推广集互联网、有线电视、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电信天翼看家”。目前,盐池县“云喇叭”已向群众宣传300余次,受教育群众超过4万人。

  我市借助科技力量为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化赋能,开展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智安小区”等技防设施建设,提升“雪亮工程”建设水平,加快“人、地、物、事、组 织”等社会治理基本要素数字化、标准化转型。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和资源融合正在推进。以“只跑一次”“一次不跑”为目标,开发建设“易办·吴优”政务服务平台,102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结平均时限8个工作日,比改革前缩短12个工作日,以有速度的审批、有温度的服务,打造“群众企业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吴忠更优”的“易办·吴优”政务服务品牌,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如今,吴忠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小到路灯破损,大到违法违章……都能在“信息+网格化”这张大网里获得“智慧化”的解决办法。正是这一条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之路,打通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从单一管理到社会共治的转变。

【编辑】:马琪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20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