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彭阳县古城镇挂马沟村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几位村民正有序地办理取款业务。“以前取点钱得跑十几里地去镇上,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村口就能办,真是省大事了!”村民马文宝攥着刚取的现金,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笑意,这朴实的感慨道出了这个林区村庄对便捷金融服务的真切获得感。
这个藏在村口的“金融驿站”,是彭阳农商行的暖心之作。这些年,它不仅打通了古城镇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更成为助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点。
2021年以前,挂马沟村因地处林区、交通不便,金融服务一度是村民生活的“烦心事”。买农资急用钱取不出来,卖农产品收款怕出岔子,老人们领养老金更是难上加难。2021年,彭阳农商行联合村“两委”,在村口设立了这个便民金融服务点,由熟悉村情的村副支书兼任负责人,专门办理取款、转账等基础业务。从此,村民们告别了“跑远路办金融业务”的历史。据统计,该服务点年业务量最高达1353笔,交易金额达81.39万元,让“家门口办业务”从美好的愿景变成了日常的常态。
金融便利的背后,是对乡村产业的精准赋能。如今,走进挂马沟村,牧草种植区里绿意盎然,标准化牛舍里的西门塔尔牛个个膘肥体壮,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买牛犊、订草料,手机上操作,服务点帮着转账,钱到账快,一点不耽误事儿。”养殖户海鹏算起账来笑意盈盈,高效的资金流转,让他的养牛场从10头牛犊发展到了80余头的规模,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个小小的服务点,价值可不止于业务办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服务中,还主动化身“金融宣传员”,结合村民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范电信诈骗、存款保险、小额信贷等知识。“以前总怕收到陌生短信是骗子,接到陌生电话就心慌,现在知道怎么辨别了,心里踏实多了。”村民们的金融防范意识和理财观念,在一次次贴心的互动中悄然提升,为乡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金融“防火墙”。
从解决“取款难”到赋能“产业兴”,再到培育“金融智”,彭阳农商行的便民金融服务,以扎根基层的务实举措服务着乡村。截至目前,该行在辖区范围共布放便民服务点156个,年业务量达6.89万笔,交易金额达3657万元。该行副行长丁伟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点功能,拓展信贷支持、保险对接等服务,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田间地头,为更多乡村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