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今年9月开始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险企通过降价、增保、提质,车险消费者获得的实惠更多了。这次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有责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无责任赔偿限额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100元不变。交强险在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引入区域浮动因子。车主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交强险下浮幅度由原来最低的-30%进一步扩大到-40%。同时,按照改革新规要求,行业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因此,商业险基准保费也出现了整体下降。
一家财险公司营业部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次改革落地后,从价格、保障,都体现了向消费者倾斜的初衷。”她说,往年投保50万元三责险,按三年不出险计算,保费一般在600元左右。改革之后,最近有客户投保三责险仅需300多元。实惠不仅体现在保费的下降,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进一步优化。改革实施后,商车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对于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将降低。“不同地区、不同车型和车主的费率变化情况有所差别,但总体上费率是降低的,消费者将从中受益。”王女士说。车险费率“奖优罚劣”作用将更好发挥,驾驶习惯和安全记录良好的车主将更加受益。
另外,车损险的保障内容比往年也多了。改革前,商业车险由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和盗抢险等4项主险和多项附加险组合而成;改革后,车损险增加了7条保险责任,也就是说,原来需要另外配置购买的全车盗抢险、玻璃险、涉水险、自燃险、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等附加险调到了主险车损险的保险责任内。王女士说,车损险整合了附加险,扩大了保障范围,决定了车损险保障水平上升。也就是说,车主可以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服务。
据了解,改革后,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征信、车主驾龄、车主年龄、车主驾驶习惯、被保险的车辆品牌档次、型号等多个方面。某险企营销人员薛先生透露,系统内影响车险报价的因子多达60多项。比如,保险公司认为年龄稍长的车主出险概率相对较低,优惠力度可能就会加大。综合评价算下来,就会造成报价差异。
业内人士表示,车主需要适应改革后这一变化,在不同险企之间综合比较价格水平、服务质量,再作出投保选择。同时,随着改革落地,出险次数成为影响车险价格的最大因素。广大车主要进一步改变驾驶习惯,保持良好驾驶记录,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待。(方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