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一行在海原县采访,驱车蜿蜒于大山中,翻沟峁,遇水库,一路绿水青山。
月亮山和南华山,是此行目的地。两山,是海原县的地标性高山,为当地生态建设重要区域,高山之上更见“高颜值”。
车在山中走,人在画中游。这幅令“画中人”陶醉的大写“山水画”,是由无数“绘画人”泼墨而成——那是广大海原人扩绿、兴绿、护绿的结果。
今年春天,月亮山上再造一片林。
月亮山“涌泉相报”
一路驱车来到海原“南大门”月亮山下,硬化路也就到了尽头。这座大山地处海原与西吉交界处,主峰海拔2633米,山高路险。记者换乘越野车,沿盘山土路上月亮山,颠簸异常。
“到了!”经海原县林草局副局长张旭提醒,司机把越野车停在路边。这里海拔2100米左右,视野开阔,与远方座座翠峰比肩,山下是一沟沟青绿蜿蜒。
“这是今年春天刚栽的,有松树、山桃、丁香,一共4099亩。”张旭指着脚下一坡新林说,这些草木被定植在一眼眼鱼鳞坑中,如整齐列队的士兵,在山坡上铺展开来,属于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每株林木被浇了0.2立方米的“定根水”后,就一直“靠天吃饭”,成活率却高达90%。
月亮山上的新植松树。
“天帮忙,人努力!”张旭解释道,今年海原迎来好几场有效降雨,最大一场下了40毫米,让鱼鳞坑里的草木“喝个饱”。另外,当地林草人摸索出“适地适树、春整秋(雨)造、大穴植树、泥浆蘸根、深栽浅埋、缠干覆膜、幼树抚育”的抗旱造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林草成活率。
人工植绿,海原因地制宜——这里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宁夏南部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带,县域降水从北到南依次递增,当地林草人针对性打造北部荒漠草原区、中部灌草区、南部乔灌区。月亮山属于南部乔灌区,降水相对丰沛,具备成林条件,移植的苗木来自六盘山,两地水土气候较为相近。
高山造林,殊为不易。这坡新绿中共有两万多眼鱼鳞坑,每眼都有0.24立方米大,均为工人开挖:每人每天55眼,约为一亩林地的面积。植树伊始,“定根水”很关键。笨重的水车要费力地开到这片山地上,拉开水管,依次开灌……
十年树木。经指点,记者遥望另一座山峦,一坡山林初长成,山色更为苍翠。张旭说,1999年,月亮山开始人工造林,他早年还担任过月亮山林场场长,那时真是“山穷水尽”:草木稀疏无水源。护林员吃水,要从山下拉,存到水窖里。去年,月亮山开始喷涌泉水,水质清冽。“植被好了,水源被不断涵养,就有了月亮山的‘涌泉相报’。”
听老林草人讲南华山的新生故事,记者逸兴遄飞,不断放眼更远方:这坡新林下方就是杨明河,顺流而下就是清水河,一直滚滚而下汇入黄河。不光是月亮山,海原县的山山峁峁最终都与母亲河相连。今年,这里打响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海原片区战役,计划投资近2亿元,完成国土绿化25.82万亩,力争今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5.7%左右,努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南华山“五网”防火
南华山平均海拔2600米,主峰海拔2955米,是宁夏第二高峰。车辆在一匝匝弯道上打转,迂回朝山上进发,尽览这座大山的壮美。
一路走高,终于来到平岘顶,这里属于南华山南北分水岭,是居高望远的好地方。记者于高山边沿远眺,为劲风裹挟,长袖衣衫被吹得鼓鼓囊囊,寒意陡生。
平岘顶上俯瞰南华山。
“和山下海原县城相比,这里海拔高出1400米,温度却低8度左右,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南华山管理处副主任王继飞说。平岘顶公路沿线,为高山草甸地貌,矮草丛中盛开着朵朵绣线菊小花,这些花草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此刻,平岘顶上阴云密布,有“山雨欲来”架势。记者采访得知,平岘顶聚云雨,年降水量达600多毫米,比山下的海源县城多出一倍,孕育出一片高寒山地森林,有白桦、青海云杉等乔木,蔚为壮观。
山高风急,植被茂密。平岘顶上,坐落着一处护林点,有两名护林员管护,消防是重中之重。这片高山草甸上,还埋有两座蓄水罐,能存水100立方米,系消防水源。
“南华山被103省道横穿而过,有28公里长,年通车50余万辆,给保护区带来巨大消防压力。”王继飞介绍说,为此,南华山建立“五张防火网” :以“人网”为基础,建立全天候责任体系;以“水网”为脉络,建立全自动喷淋系统;以“路网”为纽带,建立全链条阻隔网络;以“技网”为辅助,建立全覆盖监测系统;以“宣传网”为引擎,建立全时域防火格局。
驶离平岘顶,一路走低,山林也愈加稠密,把道路两边遮得严严实实,一片天昏地暗,没了上山时的明朗开阔——和以草甸为主的南坡不同,南华山北坡尽是高大林木,是名副其实的莽林。
下行至山腰处,一行人拐到华山管理站——这是南华山四座管理站之一。华山管理站是山林的一座“孤岛”,四周尽是看不到头的青绿草木,有桦树、榆树、油松、黄刺玫等。管理站下方山沟中,流淌着一溪淙淙泉水。
南华山基本实现全山视频监控覆盖。
记者走进华山管理站办公楼,透过监控云台,可实时监控辖区各地情况。整座南华山上,有16套监控云台、39处监控球机、11处卡口监控,基本实现全山视频监控覆盖。在华山管理站工作人员操纵下,监控镜头可移动、拉伸,宏观、微观都能看清楚。通过热成像技术,还实现了对火情的无人监测。一旦发现无关人员闯入,还能通过监控云台语音播放器,喊话驱离。
技防系统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忠于职守。华山管理站值守人员姚国龙说,华山管理站有7名管护人员,他们轮班值守在这片深山老林中,辗转于近7万亩辖区中,悉心呵护着干旱带上来之不易的绿岛。
目前,南华山林草覆盖率已达95%,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挺起一道绿色“脊梁”。(宁夏日报记者 杨焘郡 杜晓星 实习生 彭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