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麋鹿种源迁地扩繁及野化放归活动在青铜峡库区自然保护区举行,52只(18雄,34雌)麋鹿在青铜峡库区和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落户”。
麋鹿是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列为野外灭绝,因其“角似鹿、脸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在中国常被称为“四不像”。据史料记载,1700年前,此地曾养殖过麋鹿。20世纪初,麋鹿在我国本土灭绝,1985年以后,中国从英国先后引回麋鹿77只,在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进行回迁放养,开展野外增殖扩繁研究,截至目前,中国麋鹿种群已经扩大至12000余只。
麋鹿放归现场。
今年以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林草局与江苏省林业局的紧密合作对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麋鹿种源迁地繁育的适宜生态环境,最终确定青铜峡库区自然保护区和南华山自然保护区为麋鹿野外种源迁地。保护区内放养麋鹿,增加了哺乳动物的种类,不仅可以一定程度调控湿地苇草的生长,促进湿地植物多样性良性发展,还保留了后备基因库,为创建新的种群提供了种源,也为科学家开展各类科学试验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具有自然展示、科学教育和生态体验的功能。
鹿群放归自然。
近年来,自治区林草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纵深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新模式,推进新征程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频现山川大地。
“在麋鹿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适应性驯养后,麋鹿已经基本适应野外种源迁地的环境。这次麋鹿的放归,正是麋鹿重返黄河故地的真实写照。”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局将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合作,时刻关注“乔迁”麋鹿的生活状态,及时解决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将麋鹿迁地扩繁工作做成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文/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