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2020全国两会 -> 两会宁夏代表团 -> 宁夏代表团文字新闻
脱贫战鼓声声紧
——宁夏代表团热议话题系列之二
2020-05-23 21:55:50   来源:宁夏新闻网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头等大事;贫困人口,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2019年,宁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啃“硬骨头”、拔掉“山中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原州、海原、同心、红寺堡4县(区)脱贫摘帽,109个村脱贫出列,10.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7%。至此,宁夏仅剩1.88万贫困人口、西吉一个县没有脱贫。

  2020年,脱贫攻坚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战鼓催征,时不我待。

  宁夏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全面开展“四查四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完善挂牌督战机制,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严把标准防闯关

  5月22日,固原市西吉县火石寨乡石山村主任马付贵盯守在沙岗移民新居点上,每一夯土都关乎移民的安居,每一根椽都事关百姓的幸福,马付贵对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脱贫攻坚“四查四补”中,石山村共查出300条需要整改的问题,其中位于火石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27户群众无安全住房。西吉县迅速启动建设沙岗移民新居点,预计6月初,这27户群众便可搬迁入住新居。

  今年3月以来,宁夏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四查四补”,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边查边补、边查边改、建立台账、列出清单、对账销号,确保2020年上半年整改任务全见底、反馈问题全清零。

  “我希望脱贫攻坚能再实一些,再细一些,再接地气一些,实实在在搬掉群众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人。”马付贵的希望是全村老小的盼望。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喜清江代表建议,咬定标准、把准尺度,防止侥幸“闯关”、蒙混过关,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落、一户不少。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挨乡挨村挨户开展“四查四补”,建立台账、销号清零,确保脱贫攻坚质量。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资金不减、队伍不撤,政策连续稳定。

  巩固成果防返贫

  云雾缭绕的罗山脚下,有一个2014年建成的移民村庄——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近2000栋移民小院依地势错落有致,5754亩枸杞园郁郁葱葱,6800亩萝卜地酥软待种,这是红川村2000多名劳力务工赚钱的地方。去年,该村土地流转费收入390万元,群众在枸杞园、萝卜地里务工收入1160万元。

  但该村仍有21户8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1.64%,被自治区政府列入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薄弱村。

  海明花一家本已脱贫,但因丈夫去世,单身的她独自带着3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紧巴。红川村把她家列入脱贫攻坚监测户进行帮扶。一家4口都享受了低保,给海明花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家得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补贴资助她家养羊30只,一年卖羊羔近20只,加上抽空到枸杞园、萝卜地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

  “我想贷点款,把羊养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些。”海明花勤快而智慧地谋划着自己的小康光阴。

  今年,宁夏对未摘帽的西吉县和其他县区的80个贫困人口较多或贫困发生率较高、不稳定脱贫人口或边缘易致贫人口较多的贫困村、非贫困村、遗留问题较多的移民村(社区)进行挂牌督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马慧娟代表建议,紧盯未脱贫人口和挂牌督战重点村,聚焦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采取强有力措施防返贫。综合运用教育、医疗、金融等组合政策,做好大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为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让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产业,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让贫困群众有信心脱贫、有能力致富。

  提升脱贫质量

  中卫市海原县郑旗乡中坪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也是一个被自治区挂牌督战的脱贫攻坚薄弱村。14户37人至今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55%。在“四查四补”中发现了脱贫产业弱、村集体收入低等12个问题,目前正通过争取项目支持把旱田改为水田,种草养牛、发展庭院经济等措施进行补齐做强,努力提升脱贫质量。

  村民马成贵在外打工多年,去年回到中坪村。由于收入徘徊在脱贫和未脱贫的边缘,被确定为脱贫攻坚边缘户。在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马成贵一家建 成并入住到三间大砖瓦房里。脱贫产业薄弱,圈里仅养着15只羊。家里花销主要靠他和妻子打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打工收入大不如前。

  “我家有几十亩地,可以种青贮玉米养牛羊来提高生活质量,但因前几年逾期还了一笔贷款,被拉入信用黑名单,贷不上款。如果能贷上款,我养五六头‘华润牛’、三四十只羊,一两年我就能摘了贫困的帽子。”尽快能从信用黑名单移除成为马成贵最迫切的事。

  2020年,宁夏头等大事就是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脱贫质量还不是很高,还普遍存在产业弱、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差等脆弱软肋。

  陈春平代表建议,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须查找疫情给企业、群众、项目造成的损失,拿出有效应对策略、措施和办法,把损失补回来;查找贫困村、贫困户中的弱项,强化致富产业和龙头企业、技能培训、金融服务;对标全面小康,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人居环境的短板,全方位提升脱贫质量,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稳定持续脱贫

  初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黄堡村一万多亩青贮玉米苗茁壮成长,白膜与绿苗映衬着生命的张力。

  黄堡村肉牛饲养量达5000头以上,218户人家户均养牛10头以上,2019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8元,其中养殖收入占80%,是原州区数一数二的养殖示范村。

  但黄堡村第一书记柳玉宏有个担忧:“目前,肉牛出售价格好且稳定,政策扶持力度大,群众养殖积极性高,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好。但草畜产业还刚刚起步,没有龙头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产业链短,养殖户的收入仅来自卖活牛。如果市场行情下跌,国家补贴、金融贷款支持等政策停了,固原最大最见效的脱贫产业——草畜产业该怎样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马汉成代表建议,应全面落实脱贫摘帽后续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延续富民政策,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稳定可持续的脱贫产业。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政策定位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调优农业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调大经营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引导群众改变思维方式、发展理念;群众要主动调结构促增收,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 李志廷 毛雪皎)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