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体系建设浪潮中,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培育的枸杞、肉牛、滩羊、中药材等“特”字农产品,正加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引擎”。同心县税务局精准锚定“特”产发展需求,以政策红利为养分、精细服务为纽带、精准监管为保障,让税惠春风浸润“特”字农产品全链条,推动乡土好物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市场,为“特”产富农注入强劲动力。
税惠政策精准滴灌,夯实“特”产发展根基
针对“特”字农产品经营主体政策需求分散的痛点,同心县税务局结合产业特色,量身梳理出枸杞种植、肉牛养殖、中药材加工等专项政策清单,将增值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精准送达经营主体,让“特”产发展有底气。
在预旺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税务干部手把手向种植户讲解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我们种了好几亩银柴胡,以前不懂税收政策,现在知道卖‘特’产药材不用缴税,还能享受合作社相关优惠,心里更踏实了!”种植户马占林的话,道出了众多依托“特”产增收农户的心声。如今,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已成为“特”产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载体,让越来越多农户通过特色种植尝到“甜头”,为“特”字农产品规模化发展筑牢群众基础。
精细服务靶向发力,激活“特”产合规动能
围绕“特”字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周期,税务部门创新建立“政策辅导+合规指引”双轨服务机制,既为“特”产经营主体送优惠,更帮企业守底线,让“特”产经营更规范。
税务部门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特”产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开展上门服务:不仅细致解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农产品免税等与“特”产相关的政策,还同步开展合规经营宣讲,针对发票开具、成本核算等高频风险点提供实操指导;针对肉牛养殖合作社、枸杞加工企业等“特”产经营主体的申报难题,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精准推送“政策+合规”组合指引,在提升“非接触式”办税便捷度的同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让“特”产经营主体在合规轨道上稳步前行。
“现在不仅能及时享受到‘特’产相关的税费优惠,还在税务干部指导下规范了台账管理。跟外地客商合作时,对方看到我们合规的经营流程,对我们的‘特’产更信任,合作意愿也更强了。”当地东裕养殖场负责人杨德峰感慨道,合规经营让“特”产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精准监管保驾护航,优化“特”产发展环境
为保障税惠红利精准流向“特”字农产品合规经营主体,税务部门依托县域农产品产值统计清册、企业产能评价画像等数据工具,构建“产业数据分析+风险预警阈值”监管模式,以“激励+约束”双轮驱动,为“特”产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环境。
一方面,聚焦“特”字农产品领域虚开发票、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特”产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针对新办“特”产合作社、中小加工企业等“成长型”主体,开展“合规体检”服务,通过风险提示、辅导整改等方式,帮助经营主体及时规避涉税风险,助力“特”产经营主体健康成长。
如今,“特”字农产品的发展图景愈发鲜活:有机枸杞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加工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特”产精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品类;肉牛、滩羊养殖合作社的圈舍里,牲畜膘肥体壮;冷链物流车穿梭不息,将新鲜“特”产肉品及时运往周边省市商超、餐饮企业;预旺镇、下马关镇的中药材地里,银柴胡、黄芪等“特”产作物长势喜人,经过切片、炮制的深加工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全国消费者家中。
下一步,同心县税务局将持续深化“政策+服务+监管”协同机制,让税惠红利与“特”字农产品发展同频共振,为“特”产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税务力量,助力“特”字农产品在富农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通讯员 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