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江之畔到贺兰山下,一场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约”正在书写新时代闽宁协作的新篇章。历经29载携手共进,闽宁协作早已从最初的“单向输血”转变为双方涵盖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新模式,充分发挥闽宁协作优势,实现“自主造血”、互利共赢,文旅产业、葡萄产业、制造业在闽宁镇这片广袤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产业兴旺,“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冷凉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生产的蔬菜,属于反季节蔬菜。冷凉蔬菜耐低温,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7—25摄氏度,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有利于养分积累和口感提升。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水,地区夏季、秋季平均温度为18摄氏度的闽宁镇拥有种植冷凉蔬菜的绝佳气候优势。
在永宁县闽宁镇蔬菜种植基地,采摘工人穿梭其中,将一颗颗鲜嫩的菜心、芹菜采摘、装筐。近年来,闽宁镇周边农户不仅积极引进适宜黄土高原气候、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新品种,还积极探索建立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冷凉蔬菜产业联盟、共享农机设备,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推动冷凉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让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今天农户增收致富的“金沙滩”。
宁夏万丰栈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法人马志强正和来自深圳、香港的菜商商量合作事宜。“这个季节的蔬菜品质好,口感也很好,特别是菜心,更是深受深圳、香港等地消费者喜爱,我们企业经常收购周边合作社、农户的优质蔬菜,再批发至南方城市,税务部门经常通过征纳互动给企业讲解收购发票勾选统计难点重点以及企业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解决了企业涉税业务的后顾之忧。”马志强感慨道。
就业无忧,发挥产业“磁场效应”
在禾美(宁夏)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直播间内,“巧媳妇”马燕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带货,直播间产品均为闽宁镇当地特产。“巧媳妇”马燕是闽宁镇原隆村的移民,在闽宁镇产业发展兴旺后,她主动加入帮扶车间,在帮扶车间里重新学习认字,弥补了幼时辍学的遗憾,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们都能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
“现在的工作,带给我幸福感特别强,既能在家门口赚到钱,又能兼顾好家庭,这一切都得益于闽宁协作的好政策,让我们也能重新融入社会,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马燕说道。在闽宁镇,有像马燕一样加入帮扶车间学会直播带货的“直播新人”,也有到葡萄酒庄学习酿造的“红酒新兵”,而这,正是闽宁协作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的缩影。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员工和农户的税收疑难问题,银川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工作,定期通过实地走访教学、“闽宁税线”直播答疑等形式,详细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及时高效解答疑问,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东西携手,共赴闽宁崭新未来
在距离闽宁镇政府车程10分钟的地方,是正在迅速建设的闽宁产业园。在这里,道路宽阔纵横交错,崭新厂房依次排列,施工车辆有序来往,一切都是崭新的气象。
闽宁产业园是福建与宁夏两省深化协作的核心产业载体,整体占地1400多亩,预计总投资15亿元,未来可提供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形成“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的协作新格局。“目前园区已对接企业400多家,成功招商引进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等多家福建企业,其中46家企业已经注册落地,23家企业已经正式入驻,园区主要聚集低空经济、算力数创、智能制造、服装纺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个业务板块,致力于打造东西部协作与乡村振兴的现代化示范园区,为闽宁协作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样本。”宁夏闽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志凌介绍道。
银川市税务部门围绕闽宁产业园建设实际情况,就相关涉税业务多次开展专项讲解,并帮助筛选适用税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推动东西协作迈上新台阶,让闽宁镇这片“金沙滩”盛开“产业繁荣之花”。
山海有新约,闽宁情更长。从稳定就业到产业发展增收致富,闽宁协作托起了多个移民家庭的安家梦,让闽宁镇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税务部门也将持续为两地协作与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让更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奇迹持续上演,为宁夏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 李文婷)